笔趣阁

UPU小说网>神农架属于恩施还是十堰 > 第5章 名字哦婆婆(第2页)

第5章 名字哦婆婆(第2页)

审阅

编辑播报

修改导语有时就是重新撰写导语。在下笔改写导语时,上述导语类型都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具体采取何种类型或样式的导语并不是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是要根据新闻素材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安排。在构思和改写过程中,经验不多的编辑新手可以从拟写直陈叙述式导语入手,先采取平直的方式写出导语,然后再进行修改和加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传播表达的技能。

在审阅和编改新闻消息导语时,有若干经验性总结可供参考

1.要抓住和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不要主次不分,把一堆信息都塞进导语;

2.遣词用语要直接准确,不要抽象含混,拖沓啰嗦;

3.可强调内容、结果、现状、意义和特点,不要纠缠于过程或次要枝节;

4.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对内容信息尽可能做多方核对,不要轻易认可或否定离奇或看似合理的内容;

5.要有批评的审视意识,不要不加分析地接受新闻稿件内提供的内容和结论;

6.要把事情和问题讲清楚说明白,不要把自己都没有搞懂的,或者和目标受众关系不大的内容或信息甩给读者;

7.要注意客观平衡,不要直接进行主观评论;

8.要注意审核语言的表达,不要出现常识、逻辑或用语上的错误。

9.导语要短些,短些,再短些。[3]

细节运用

编辑播报

选材和结构

新闻媒体展到今天,竞争十分激烈。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个事件,怎么才能胜出呢?选材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是其一个关键点。苏轼说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待一个事物往往有多种角度,导语作为消息的开头,若有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吸引读者,报纸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传统的新闻写作以倒金字塔为精髓,强调把最重要的信息置于导语。但新闻事实中有五个“”,究竟哪个最为重要,读者最想知道哪个“”,就是在考验记者的新闻写作功力了。面对同一个“”,高明的作者也会选取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拳王泰森当年仅用85秒就击败挑战者,新华社记者的原稿是

世界重量级拳王泰森今晚以85秒的时间,击垮挑战者威廉斯,创造了历时最短的一场拳皇卫冕战。

这一导语没有像晾衣绳一样将全部要素列出来,而是抓住了事情比较重要的要素hen、haT、ho,可以说是一个符合标准的导语,但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当时的新华社的编辑则根据拳击比赛的特点和“85秒”这一关键信息,以这短短的“85”为切入点,将导语改成

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3oo万美元进入腰包。

改写后的导语则紧扣“85”这个不同寻常的要素,用排比的手法,连续三个“85”,给人以一种紧迫感,就像拳击手的出拳一样,用这种方式将新闻中的要素表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能很快吸引受众的眼球。[4]

效果

新闻作品见报之后,对读者都会产生效果。一般认为导语有四种,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橱窗型导语,不同的导语会给读者不同的传播效果。导语采取何种方式来写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语的效果。概述型的导语以一种直接陈述的方式,以简洁、平实、自然的语言,将信息“报告”给读者。新华社有关央行上调利率的消息《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双双”上调》中的导语

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从2oo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从2oo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1997年来中国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5]

这一导语平实简洁,无一多余字眼,将信息完整地告知读者,使读者于阅读的第一时间获得最重要的信息。描述型导语则不同,它通过截取新闻事实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场景、某一画面,加以细致的描述,给读者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

不同的表达方式给读者不同的感受,若能在导语写作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会让导语增色不少。修辞手法的多样性为导语的创新提供了基础。设问可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叙述无生命事物时用拟人的手法则使导语具有感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打动读者;运用对比则造成巨大的反差,形成“阅读势能”,有助于突出重点;排比在文学上具有增强气势的作用,在导语写作中也不例外,排比使导语具有节奏感。

1988年7月12日,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o年展览在北京开幕。《北京日报》刊的消息的导语是

由北京图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的纪录着88岁高龄的女作家冰心从1918年在《晨报》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到1988年为止的“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o年展览”,7月12日到31日在北京图书馆展览厅展出。

这条导语确实将要素交待给了读者,但长句却使得导语显得冗长、拗口,更谈不上形象生动。同是这个题材,《北京晚报》却写得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

昨天,热爱月季的冰心先生,接受了北京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献给她的一簇最美丽的月季——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o年展览在北京图书馆开幕。

这条导语的作者打破了常规写作模式,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o年展览开幕比成是“一簇最美丽的月季”,自然贴切,新颖别致,不仅使导语更加简明扼要,而且使导语文采斐然,洋溢着诗意,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给读者一种审美愉悦。只要因“文”制宜,巧加运用修辞,导语的语言便会大为增色,大放异彩。

以上所述细节,在导语写作中能起到以下作用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引人入胜;增加趣味性,吸引受众;有利于深化主题。[6]

写作技巧

编辑播报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o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7]

一语道破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8]

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o月14日,美联社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