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让你的人按照刚刚我教授的办法继续开渠,务必加快进度!”李恪向着远方昆阳城的方向眺望着,默默道,“时间已经不多了。”
说罢,李恪便带着苏洵向着一旁的马车走去。
然而,李恪方才所为,还有那番话,却是让齐如松表情复杂到了极致。
“这人当真是传闻中那荒淫无道的废太子?”
“这人当真是那个每日只知纵声酒色,不问百姓死活的庸王?”
“方才那番话当真出自他的口中?”
一时间,李恪在齐如松的脑海中的形象竟有些恍惚起来,但连齐如松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这位庸王殿下的印象,已然是好了许多。
另一边,马车上。
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苏洵不住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位前太子,脸上虽挂着疑惑,但更多的,则是欣慰。
无论是方才的所为,还是刚刚李恪对齐如松所说的那番话,都让苏洵觉得,当初的那位自己誓死拥护的太子殿下又回来了。
甚至,他感觉此时的李恪比之前的李恪,更加成熟和自信。
想到这,苏洵脸上不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
然而就在这时,李恪的声音却是忽打断了苏洵的思绪。
“停车!”
很快,马车稳稳停住,李恪则手脚麻利的跳了出去,苏洵见状,也连忙笨拙得跟着下了车。
等苏洵来到李恪身边时,却见他正目不转睛的望着面前一望无际的麦田,脸上表情阴郁。
因为面前的说是麦田,可土却早已干涸龟裂,往常五月,麦苗本应已经齐膝,可此时高度却不足一半。
最关键的,是那麦苗植株已然有些枯,显然再不进行灌溉,数日之内必会枯死。
“殿下不必担心,有了您那雷般的开渠工具,大渠不日便可贯通,倒是旱情必能解除。”
苏洵似是看出了李恪的忧虑所在,赶忙安慰道。
然而李恪阴郁神情仍旧未见好转,只是默默点了点头,沉默良许后忽开口问道:“苏老,如果是寻常年景,这田亩产约有几许?”
苏洵被问的一愣,但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大概三百斤。”
听到答案,李恪也是微微一怔,显然对于这个答案有些意外。
寻常年景尚且如此,那今年的大旱呢?
“那昆阳城周边有多少耕种土?”
苏洵心中微微一盘算,脱口而出:“约3ooo亩。”
“那昆阳城属共有多少人口?”李恪继续追问。
“两千九百七十二户,两万一千六百三十二人。”
李恪心中大概计算了一下,不禁有些错愕:“也就是说,平均下来,寻常年景昆阳百姓一人每年口粮至多才四十斤出头?每人每日的口粮仅一两有余?”
这点粮食,根本连糊口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