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他现在手头上的事儿也不少,所以只能够表示他会抽部分时间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更多的技术问题,只能是他们自己来解决了。
现在是一月份,上面给他们的时间,是今年六月份之前。
换句话说,他们其实还有五个多月的时间。
从时间层面来说,他们是足够的。
并且现在参与研的人员也不少,所以陈国华并不会深度参与其中。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很快进入了一月份中下旬。
这一天的实验室内,陈国华看着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的高性能电子直线加器,眼里闪过了一丝亮光。
曙光就在眼前啊。
伴随着完成最后一步,加器被制造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测试的时候了。
作为医用的直线加器,那么它需要进行很多层面的设计。
能量的分档就很多,并且范围比较宽。
整体的测试结果已经出来了,完全符合陈国华当初的设计要求。
褚圣麟等人看到这一幕之后,顿时都忍不住欢呼了起来。
对于加器这样的高精尖科技产品,作为理论研究学者,褚圣麟没想到,他有一天也能够参与到应用科研项目当中。
并且还真的研制出来了。
“好了,大家也别忙着激动,我们现在是拿出了加器,但还没有完成其他工作呢”
陈国华也很高兴,但实际的产品都还没拿出来,现在庆祝的话,有点为时过早了。
负责自动频率控制、自动束流控制、剂量监视和自动匀整度控制等控制系统研工作的6子敬和赵菊生他们这个小组,很快就跟陈国华汇报了他们目前的进度。
因为以上的这些控制系统,都是由微处理器来完成的。
而微处理器其实就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中央处理器。
可以说,这个微处理器就是之前集成式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升级版了。
尽管只是微处理器,但是技术要求,一点都不低。
除了加器和微处理器这两大核心组件之外,限束装置、行波反馈系统、独立双通道电离室等其他辅助系统也都很快完成了研制工作。
“好了,开始进行组装工作。”
伴随着陈国华的一声令下,众多研究员便开始了行动。
这个时候,最紧张的便是陈国华了。
他肯定是非常希望不出问题的。
顺顺利利地完成研究工作,那么下一步就是临床试验了。
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组装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内地第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器,终于是研制出来了。
“贝医生,小姚,小高,你们快来,陈主任喊你们去实验室。”
完成研制工作之后,陈国华便让人把振华研究所的三名医生给请了过来。
很快,贝俊健、姚琳和高小丹三人就走进了实验室。
其实他们三人还是有点蒙圈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陈国华他们居然在研制跟肿瘤治疗相关的医疗器械。
“贝医生,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振华研究所最新研制出来的科技产品,是用在肿瘤患者身上的治疗器械”
看到贝俊健三人进来,陈国华笑呵呵地指着他身后,已经完成了检测任务的医用电子直线加器,略微自豪地介绍道:
“我们已经完成了实际的检测工作,但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医疗器械,特别是新出现的医疗器械,都需要经过临床研究和测试”
“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试验过后,这款产品才能够真正投入到市场上面。”
“现在这一款产品的实际应用,我简单给你们介绍一下,你们看看如何进行临床试验?”
半小时之后,等贝俊健他们三人都了解之后,顿时吃惊不已。
姚琳和高小丹两人只是实习医生,她们对这些不懂。
但是贝俊健是正式医生,对这些医疗器械肯定很懂。
然而,他也不是搞肿瘤研究的专家啊,所以让他来使用这一台机器,有点高估了他的能力。
陈国华听罢之后,难免有些失落。
不过没关系,他可以去找邱宗岳,让后者帮忙介绍和安排相关的事宜。
于是,陈国华坐上汽车,离开了振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