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其实原本也没多少家产,王熙凤管家之时便是靠着老太太的库房度日的。
大观园之后果然捐作万民园了,倒是得了不少民间赞赏。
贾家只余了一个空壳子,但终究挡不住元春的命运。
那年秋上,元春病死宫中,皇上特许贾家回金陵奔丧。
林如海给贾政最后一个指点:「告老还乡,往后便不必再来京城了。」
贾政答没答应我不知道,但老太太确实不行了,元妃的丧事过后不久,老太太过世,贾府众人守丧三年。
老太太将私产果然尽数留给宝玉,贾琏王熙凤等人心中早已有数,也并不恼怒。
何况宝玉倒真是个不在意金银的人,只将钥匙又还给王熙凤,「还是凤姐姐管着家吧。」
此后贾敬、贾赦接连过世,仿佛命中注定一般,三年又三年,贾家的后辈子侄当真到了金陵就没再离开了。
王熙凤看的事儿多了,也绝了贪心,将老太太的钱财悉数拿出,买了两座山,建了清净之地,一干人等,都住在山上。
70
这期间,黛玉宝钗,以及归家的李纨,还有外嫁的史湘云,时有探访。
黛玉回来跟我说:「大太太年纪轻,孝期过后便改嫁了,二太太一贯地吃斋念佛,从前或许有些是无奈,如今瞧着倒是真的念上了。几个姊妹也还好,原先孙家替孙绍祖求亲,谁知碰到大老爷过世,迎春姐姐须得守孝,那孙家等不了,便不求了……今年族学中有几个认识孙家的学子,听他们说那孙绍祖不是人,接连打死了几个房中人,幸而二姐姐没嫁给他。凤姐姐的心思在山下的铺子里,山上的一应事务交给了探春,没成想她倒是个厉害的,将山上管得有条有理,铁桶一般,宁府里有几个混账东西,看到探春也怕得不行,俱都老实了。」
71
这些年贾蔷、贾蓉、贾环也相继娶亲、续弦,因着家产不丰,也没有那些个不安分的前仆后继,都各自老实了。
王熙凤见他们安分了,倒是也大方,将老太太留下来的铺子,一家一家分了出去。
在山上表现好,便给你一个铺子让你下山管着。
在山下表现依旧不错,再多给一个。
如此这般,贾家几个后辈竟是都老实管起事务来,日常虽不爱好上学了,但谈论的都是如何经营管理铺子,倒是也少了些闲气。
连对宝玉恨意滔天的贾环,因着自家亲姐姐管着两座山,心里也舒心了。
何况宝玉并不爱钱财,也不通俗务,倒是在读书上真有些天赋。
八股文他不会写,但吟诗作词还算可以,贾政再也不管他「看闲书」,他竟真就在林氏族学里当了个小先生。
平日里就教教蒙童诗词,闲了竟自己拿起笔来写些话本子。
72
黛玉时常拿来看,说道:「目前,宝玉这话本子竟是不比你的差。」
我心道:那可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不就是这位「宝玉」么?
纵使几个时空轮转,书中人、人之书……这也是他的宿命罢了。
黛玉着人帮他印版,竟是卖得不错,世人都知「雪芹先生」才情绝佳,书中深意万千。
而贾宝玉为众多人物写出小传之后,渐渐地少了几分骄傲,多了几分淡薄。
黛玉出嫁那天,他来送嫁,月白衫子将他衬得清减了几分,他看着黛玉,说道:「林妹妹,你无论婚前婚后,必定都是真珠,永不蒙尘。」
73
黛玉嫁给了我娘家嫂嫂的侄子,乃是清河鼎鼎有名的簪缨世家谢家,清贵不失风骨,以墨家学问为所长,故而在实务上很有一套,后辈子侄个个出众。
这亲事还不是我们父母长辈说来的,是黛玉在钻研信笺纸时,知晓谢家的手艺不同凡俗,故而前去求学。
在谢家求学半年,回来时便是谢家的少年郎谢瑾言送回来的。
儿女有意,经我和林如海多番考量打探,这亲事便顺理成章地定下了。
一年后,宝钗携着沈家四郎一直护送送嫁的船到清河,她已嫁入沈家两年,如今薛家的皇商名号不再,但再无人敢小瞧沈家四少奶奶。
74
黛玉上船前,对着我和她父亲长磕三个头,谢家少年郎跟着她一块儿行礼,「请父亲、母亲放心,瑾言必定倾尽一切爱护玉儿。」
我虚扶他们起来,笑道:「瑾言有心了,正好我有事同你们讲,臻儿和涵儿也到了求学的年纪,我跟你们父亲商量着,不若把他们送去谢家学堂,也省得他们在林家族学里无法无天。」
黛玉欣喜,「母亲,当真吗?」
林如海笑道:「我已递上奏折,请命南巡,不日也将前往清河。」
75
虽然不能一直留在清河,但左右未来三年应该都在清河周边,不会太远。
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决定,林如海如今位极人臣,几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今圣上对他颇为看重。
只是皇上待他亲近,我们不能不自知身份,故而连升之后,林如海便借着黛玉成亲的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