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天幕画面上所说的,满清皇室不愿意用机器而愿意用人,让老百姓忙起来,不然胡思乱想,可是会影响统治。
虽然这个清朝是灭亡了他大明的朝代,但是朱元璋对此观点却是深表认同。
要警惕使用甚至是不能使用!
“士农工商,总要有人去做,人人求学,岂不是人人都想做官,那谁人从军,谁人从商,谁人做工?”
朱元璋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而且……
“后世之人在从业上似乎比较自由,那后世的朝廷不怕出现乱民吗?”
因为知晓了大明在日后会灭亡,所以朱元璋最近在疯狂的借着从天幕上学习到的知识,来修补他大明的国策。
而给大明的人口都订立好户口,代代相传,万世不得变动的户籍制度,其目的就是让民众被锁在他规定好的制度框架内,不要跳出来。
以方便维持大明的统治。
在他看来,元朝的灭亡,就是因为管理制度太过宽松。
意识到这一点后,朱元璋也对这些天幕展示的技术开始产生了别样的想法。
除了想要以外,还多了一份警惕。
正如康熙那纠结的心情一般。
发展与不发展,朱元璋因为面临的问题没有清朝那么多,所以可以更多的考虑,如何让这种技术,既能够使用,又不影响到大明的统治。
“后世的朝廷是怎么做的呢?”
朱元璋满心的疑问,即便是没有了皇帝,那总归得得有领导者吧?不能一个国家没有人治理,变成上古时期的样子吧?
“不行咱就先禁止学习天幕上的工具。”
“等找到好办法再说吧。”
虽然也希望大明能够像后世一样发达,倒是如果影响了统治,那还是算了吧。
说到底,本质上朱元璋也和清朝的统治者没有什么两样,遇到任何问题,首先考虑的,不是华夏的未来、百姓的生活如何,而是自家的统治基础。
唯一的区别,无非是姓朱还是姓爱罢了。
崇祯时期。
崇祯皇帝看着天幕上的画面,觉得他大明似乎没有什么能够用得到的。
除了那工厂,不知道工厂是做什么的。
“工厂要是能够生产粮食就好了。”
他咽了咽口水,不用多,一天能够生产一万人的粮食,多建几个,或许他大明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灾民的问题。
“后世之人,人人都能读书,要是能够派遣几个张首辅这样的能臣来辅佐朕该有多好……”
朱由检叹了口气,“大伴,你怎么看?”
闻言,受宠若惊的王承恩忙到:“陛下,奴婢以为、以为我大明虽然读书人的数量不及后世,但是想来也应是还有不少如张太岳这样心怀国家的臣子的。”
“或许……天幕之后会有提点,到时陛下录用即可。”
自从知晓王承恩和自已一同上吊之后,崇祯对于他可谓是信任至极。
王承恩察觉到,就连崇祯和他说话的态度,都变得更加和气了。
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等人虽然深表认同,但是这种政治黑幕,明显是不要脸的话,被活生生的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之后,他们还是觉得羞愧的同时,却也又惊又怒。
“这该死的天幕怎么什么话都说?”
“我是这样想的没错。”
“但这是能说的吗?!”
“还说给全天下的人听?”
康熙震惊的眼冒血丝,心底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和群臣们待在一块,他恐怕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说什么他大清只在乎统治,不在乎百姓如何如何,让百姓闲不下来,以免他们胡思乱想造反。
好家伙,这种肮脏到了极点的封建政治问题,估计也就是在他们皇室之间父子之间传播传播。
这是能说的吗?
即便是已经是社会精英了的大臣们,也不是人人都懂得的。
也只有部分比较聪明的,能够自已从经验中领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