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县学的事敲定之后,张玉寒也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去了趟聂家私塾。
前几日神仙心情好,叫他抽中了两套文房四宝。
别看张玉寒只读了三个月的书,眼力也练出来一些。他自己用的寻常,学堂里同窗但凡带了好的笔墨纸砚过来,他总会瞧上几眼。
这是自他得到神仙法器后就形成的习惯,平时没事总要关注周围看看有什么能拍的,抽到奖品后也总爱暗搓搓比较一下质量如何。
这回神仙给的文房四宝就是好中之好,问哪里好他在何若水那里见过相似的。
那胖子平日对什么都无所谓,对这套文房四宝却爱惜得很,那会儿张玉寒略碰一下,何若水都怕他摔了。
这回看抽出来两套差不多的,他就把一套送给了何若水,当时何若水还以为他是倾尽全家之力送礼,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反正张玉寒被他那眼神瞧着,鸡皮疙瘩都快出来了。
而另一套,刚才聂家马车接他一块过来县衙门前,张玉寒就把它放在马车里,聂恒原以为张玉寒是打算送给郑县令,没想他是打算送给他爹当谢师礼。
聂家书房里。
聂先生把郑县令的书信摊开放在桌上,露出笑容,道“甚好甚好,你们也能一块去县学了。”
聂恒道“也是多亏了张兄。”他很老实地跟亲爹说,刚才在衙门里,他基本上是当背景板的,郑县令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张玉寒说话,后头郑县令问他的问题,他还有些答不上来,幸好张玉寒帮着圆场。又说郑县令其实没那么不近人情,他们不过两个童生,他也愿意帮一把。
聂先生摸摸胡子,道“朝廷对官吏每三年考评一回,要是治下能出现人才,对县令来说也是政绩。”
说到官吏考核标准,聂先生又多说了几句,朝廷以德、能、功为标准,所谓“德以叙位,能以授官”,每三年考一回,对地方官在劝课农桑、人口增加、冤家错案和现人才上面都有考核,郑县令年纪不大,看着就是还有雄心的,要是以后他们两人中能考中秀才的,也有助于他的考评。
不过,话虽这么说,聂先生也得承认,郑县令确实是个有心胸的。他是年后才调任过来的,这几个月瞧着也没有劣处,要是能继续这样,倒是县里百姓的运气了。
当然最有运气的还得数张玉寒,摊上这么一个瞧得上他的县令,从白身一举晋升童生,多少人考了几年都没考中。
张玉寒笑“我在县里几个月遇到的都是好人,先生是头一个大好人,郑县令才是第二个。”
聂先生看他一眼,觉得这小子怎么突然拍起他马屁了。
“先生别以为我是在讨好你,我说真的,这世上的好人看着就跟别人不一样。我当初一进聂家大门,就觉得先生气宇轩昂不一般,我以前哪见过像先生这样又威严又亲切的人,我要是早生几年遇上先生,就得跟先生拜把子了。如今虽然不能当兄弟,可师徒之间犹如父子,先生是我的启蒙恩师,以后我但凡举业有所进益,都有先生的一份功劳。我这辈子都会把先生记在心里。”
张玉寒话说到兴处,还认认真真躬身行了一礼。
真是把聂先生给震惊的,他听着心里高兴,面上却严肃道“别在我这里磨嘴皮子了。你们都是同个私塾走出去的,以后去了县学要互帮互助。也不要以为考上童生就能骄傲了,县学里还有十几个秀才,都是十年寒窗常年刻苦学习的。天赋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耐性和积累。”
最后这句,就是说给张玉寒听的。哪怕张玉寒这个童生得来有些水分,但聂先生也不能否认他真的是块读书的好材料。
只是聂先生这几个月也有些了解他,他前头不知受什么刺激突然报名县考,报名后也没耽搁非要一口气背下四书五经,如今县试结束,张玉寒早就跟他说了没有继续府试院试的心,聂先生就怕他目标达成后,那股读书的心气就松懈没了。
就是张玉寒今日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半句都没顶嘴,听得还挺认真的。聂先生难免多了看他一眼。
张玉寒刚才真不是完全说好话拍马屁来着,听完聂先生的训话,只说自己买了份文房四宝当谢师礼,接着便离开了。
张玉寒走了之后,聂先生把装文房四宝的盒子打开,看到里头的东西时也愣了下。
都说礼轻情意重,可礼物对穷人来说是最能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张玉寒即使在县里开了铺子,家境在学堂的众多学子里也不算很好。聂先生打眼就知道这份礼物肯定花了不少钱。
此时他心里也有些唏嘘,他教了十多年书,张玉寒是他见过最奇特最不驯的学生,平日冷不防聂先生就会被他气一回,尊师重道在他这里总要打个折。
可即使这样,聂先生也还是觉得这个学生对他而言不一般。
在他的人生里,再不会有另一个只学习三个月就能考上童生的学生了。
如今他要去县学进修,聂先生也衷心希望他有一个好前程。
聂先生惆怅完之后,抬眼看到自己儿子,总觉得有些不太一样。
聂恒见他看过来就笑了笑,聂先生心里情绪正在起伏中,最后到底没有多想。
就是傍晚时,一个学生的家长找上门来,看在聂恒念书出众的份上,家长也没不讲理,说是聂恒跟他儿子打了一架,虽然没见输赢,可两小子同个私塾出来的,是不是有些什么误会
聂先生看一眼跟儿子打架的学生,是年后新来的,七八岁的年纪,一脸哭唧唧的,聂恒虽然十二,却只比人高了一个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