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府内,张懿正在处理公文,突然见张杨、关羽去而复返,身后还带着一个二十几许的年轻人,连忙放下手中的公文,温和地道:
“吾儿,云长,为何没回去休息片刻,这位是?”
张杨径直道:
“义父,孩儿记得父亲的簿曹从事、不告而别,今日特意为义父举荐一位大才,担任义父的簿曹从事!”
糜竺跟在身后一阵汗颜,因为张杨夸赞地太过直接,他糜竺虽然自诩有些才学,也能开得强弓、骑烈马,可终归是一介商贾出身,如何敢以大才自居。
不过,张杨也是出于一番好意,糜竺定然不能让张杨因为他而受到并刺史张懿的质疑,于是连忙收拾心情、稳定心神,准备迎接并州刺史张懿的考问。
谁知,接下来张懿的表现,直接让糜竺的准备、化作了无用功,只见刺史张懿闻言,脸上顿时浮现欣喜之色,高兴地道:
“好好好!能让吾儿视为大才之人,定然是十分不凡!为父这就让人为其安排文书印信!”
随即便对着二人身后的糜竺和煦地笑道:
“想必,这位就是吾儿所说的大才吧?”
面对并州这等掌握军政实权的刺史,糜竺可不敢跟张杨那般随意。连忙上前行礼道:
“徐州糜竺糜子仲,见过张使君,竺不过是一介商贾,大才之名、愧不敢当,只不过是承蒙张从事抬举罢了!”
张懿毫不在意地道:
“子仲不必过谦,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既然稚叔吾儿如此盛赞子仲,那子仲便定是大才无疑!
如今并州百废待兴,正是人才奇缺之时,不知子仲可愿助某,担任并州刺史府簿曹从事一职?”
糜竺闻言有些无语了,不由心道:何时张杨的话成为金科玉律了,他说谁是大才,谁便是大才?
对于张懿的招揽,糜竺还是非常欣喜的,毕竟此时大汉最重视出身,以他的商贾出身,又不是无极甄家与河东卫氏那等世家经商之人,想要出仕,那是千难万难之事。
糜竺之所以对徐州百姓广施恩惠,便是为了扬名,可名声是传出去了,一直没有改变身份地位的机会,没想到一次商机让他碰上了张杨,如此轻易地便被并州刺史看重,从而直接被征辟出仕,当真是造化弄人!
想及此,糜竺不由感激地看向了张杨。张杨见糜竺看向自己,向其鼓励地点了点头。
张杨的脑海中有着关于糜竺的记忆,糜竺是蹉跎到了皇帝刘宏死后,才被徐州牧陶谦征辟出仕,那都是十年后的事情了。陶谦病重后,又奉陶谦的命令迎接刘备入徐州,这才跟随了刘备,出钱出力出妹妹,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根据脑海中的记忆,张杨对糜竺的评价是:目光长远、豪爽大方,性格坚韧、忠心耿耿,作为大汉顶级富商之一,他还极其善于理财,正是掌管并州钱粮的最佳选择。
当然,张杨也会让他成为自己的助力,不过这不是张杨现在该考虑的事情。如今的张杨,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带领张家坞堡,抵挡住鲜卑人的报复与劫掠!
糜竺见到张杨向自己示意后,便转过头来对张懿道:
“承蒙使君看重,不计较竺出身卑贱,征辟竺出仕,竺实在是铭感五内,故此,愿意到使君麾下,以效犬马之劳!”
就如此,糜竺稀里糊涂地就在并州出了仕,张懿与糜竺交谈一番后,对糜竺更加满意,接下来,糜竺顺理成章地接管了与匈奴通商之事。
通过深入地了解,糜竺这才真正体会到了张杨的厉害,原本看似简单的阳谋,经过张杨的一番操作之后,变成了匈奴人上赶着与并州通商,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让糜竺更加地心折不已!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张懿也没打算隐藏什么,接下来的几日,糜家先是向着晋阳调拨了十万石的粮食,供刺史府招募兵马,又以刺史府的名义购买了三千套铠甲兵器。
紧接着,糜竺倾糜家之力,从大汉调集粮食、丝绸、金银制品等交换物资,准备用于与匈奴通商。并州刺史张懿为此、特意为糜家在军营不远处,划拨了一大片的土地作为仓库,储存物资。
糜家的草率行为,顿时引起了无极甄家以及河东卫家之人的耻笑,他们均是觉得,糜竺是失了智、中了张懿的圈套,就等着被胡人劫掠一空吧。届时,他们在商业上也少了一大劲敌。
可当这两家通过特殊渠道探听得知:“并州刺史府已经与匈奴达成通商协议,商队一路上会由并州骑兵与匈奴骑兵共同护送”这一则消息后,顿时懊悔无比,纷纷找上刺史府寻求合作。
张懿也是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两家之人,顺势将新任簿曹从事糜竺、介绍给了两家,意思很明显:合作可以,去找专管之人去谈即可!
两家的负责人无奈之下,不得不去与糜竺谈,而糜竺如今的格局又提高了不少,自然不会将他们拒之门外,毕竟,糜家已经与刺史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换回来的货物越快出手,对刺史府以及糜家越有利,只不过原本两家想要的暴利,定然是想都别想了。
将糜竺介绍给了张懿后,张杨又在晋阳滞留了五日,这几日张杨哪里都没去,只是带着李芸在刺史府陪张懿夫妇,一家人欢声笑语几乎没有间断过。
张懿知道张杨要走了,心中虽然万般不舍,但是他也知道,张杨还有亲生父母在等着他回归,还有数千坞堡百姓在等着他去守护,因此,也没有多做挽留。
毕竟来日方长,只要张杨的计划顺利,用不几年,并州就能真正强大起来,届时,收回云中也将是轻而易举之事,他们父子,自然也就能够团聚了!
张杨临行前的下午,张懿将麾下众人召集在了一起,为张杨一行人饯行,席间,张懿让人为张杨送上了三面旗子以及一套文书印信。
张杨好奇大打开一看、顿时震惊无比,只见其中一面暗红色的旗帜上,气势磅礴的书写着几个大字:“护匈奴中郎将”,另一面同样暗红旗帜上写着的却是“虓虎营军司马张”。
最后一面旗帜却是纯黑色,张杨展开一看,上面绣着一张红色的猛虎在仰天咆哮,咆哮的猛虎一侧,绣着大气磅礴的三个红字:“虓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