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进了屋一看,媳妇正和小妹对峙着呢,看着倒是没吃亏,待听闺女讲了前因后果,李卫的脸也拉下来了,这妹夫平日里看着还好,唯有一桩,一见着酒杯就不撒手,在家难道没酒喝不成,不管到哪都一定要喝的醉醺醺的,喝完了还不老实,必定要说些着三不着两的话,也不管旁人什么反应,颠三倒四一通说,有时候还又唱又哭地闹腾,回回人多吃饭总要闹上这么一出,总要闹场笑话生些闲气。
家里的亲戚说起这不讲究的妹夫没一个不头疼的,请客吃饭总不能不叫他,叫了就必定要喝酒,旁人或许还要人劝几杯,他是根本不用人劝,请客的人往往要提心吊胆生怕他撒酒疯,撒酒疯乱说话得罪人就罢了,万一喝多了出点啥事什么的自己可不是没事惹一身骚么,总要等到宴席散了确定他平安到家了这心才能放回肚子里。
再加上李家小妹也是个难缠的,有理没理全在她一张嘴,仗着年纪最小又有李家老娘给撑腰和稀泥,在兄弟姐妹间没少撒泼要强,虽则大家也都各有小心思,毕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么,可像她这样什么都想往自家扒拉占便宜没够还惯会颠倒黑白倒打一耙的也是少见,别说妯娌姐妹了就是做兄弟的也无法违心说自家小妹是个好相处的。
年轻的时候几家人没少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嘴,只是脸皮不够厚道行不够也吵不赢她,再有李家老头老太和稀泥,说来说去都是她年纪小让一让,闲气生了不少,倒把她惯得气焰更嚣张了,还是后来都长了年纪,大家离得远,平日里接触的少了,这才好些了。
然而毕竟以前因为李家小妹或多或少地都吃了不少暗亏么,看着王文英跟她吵起来,妯娌几个虽然装佯劝架,其实心里暗暗叫好呢,大小姑子三个,就属这小姑子最惹人厌了,年纪最小心眼最多又会装乖卖巧,常哄得家里男人也向着她,得了便宜还卖乖,把这几个嫂子气的肋下生疼心下暗恨,要不是后来入门时间久了,养儿育女的
夫妻感情渐深,还不知道要受多少气呢。
李小姑见李卫夫妻俩都板着脸不说话,自家酒鬼丈夫是个不中用的,被人泼了茶坐着坐着居然迷瞪起来了,儿子儿媳倒是跟着了,之前还敢说两句,这见着舅舅也不高兴的样子,那嘴就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消了声。一时孤立无援,深觉被欺负了,掩着脸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倒是显得别人多过分了似的。
自家这苦主都还没怎么样呢,她倒有脸哭上了,王文英被这无赖行径气得不行,“大过年的你哭什么呢,怎么又想给别人扣帽子是吗有理没理你心里没点数,就会哭哭哭,一把年纪了也不嫌丢人,你以为你三岁孩子呢”
“三嫂,就算她姑父讲的不对,你当嫂子的泼茶就有理了不成再说哪句话讲的不对了,你家李婧不是女娃娃不成,谁家女娃娃最后不要找个婆家的,就你家孩子金贵不成”听着王文英毫不留情的嘲讽,李家小妹也顾不上假哭了,忙反驳道,露出干干净净一滴泪也无的脸颊来,连眼圈都不见红,可见之前也是光打雷不下雨。
“泼茶都是轻的了,我家闺女怎么养关你屁事,你一天天的在背后嚼舌头以为我不知道是不是先把你自己家那烂摊子收拾好再说吧,哦,你家丫头倒是不读书,小小年纪就下来打工了,知道的说你是亲妈,不知道的还以为得是后妈呢。”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各不相让,吵得热闹,吵来吵去那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了。
见吵吵嚷嚷闹得实在不像话,一直坐在上头装聋作哑不出声的李老太眼见着闺女要吃亏了,怎么能忍,立时就要将王文英好好骂一顿出气。
在老头子的不断示意下才勉强出声打起了圆场,只是不管怎么说,心里还是偏着自家闺女,再加上内心深处也很是看不上老三家的,话里话外都是说王文英当嫂子的脾气大不饶人捎带脚的还嫌李婧个女娃娃不懂事不晓得尊重长辈。
老太太都下场了,大家饭也吃的差不多了,看戏看了半天,忙三三两两地跟着劝了几句,妯娌姑嫂的劝王文英李小姑
,兄弟连襟的也忙着劝李卫消消气。
李老太这样颠倒黑白的一番话将王文英气的倒仰,果然是家学渊源呢,母女两个一路货色,惯会无理也要搅三分的,辩驳了几句,她也只当做听不见絮絮叨叨还是那套大的要让小的没坏心之类的歪话。
王文英实在懒得浪费时间在这看这副嘴脸,也不打算再继续歪缠下去了,喊上自家闺女,两人掉头就走了。
李家老娘话还没讲完,媳妇孙女居然掉头就走了,可把老太太给气着了,立马调转枪头把李卫给说了一顿,翻来倒去地讲他不当家怕老婆。
老婆孩子都被气走了,留下李卫听着自家老娘絮叨了半天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不等她尽了兴,瞅着个空子,只说吃好了也离了屋子,追着老婆孩子去了。
李卫一家三口都离了席,大家伙没了戏看,或真心或假意地劝了一通犹在生气的李家老娘和李小姑,也三三两两地出了门,找人拉闲呱或是打牌赌钱,干自己的事去了。
李家兄弟五个姐妹三个,又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年纪大的都做了爷奶外公外婆了,这么乌泱泱几十口人,自家当然是住不下的,也没这么多房子啊,家近的就吃了饭回自家去了,剩的不回去的就相互挤挤或是借住亲戚家。
这除了李家老大、老二夫妻俩还留在村子里,老三李卫和老四早早地就进了城,三个姐妹也或远或近地嫁到了其他村子,不过相对来说都交通方便,离得不算很远。
李家兄弟姐妹们各自成家之后逢年过节就都要聚在一起,像过年这样的大日子,一般都是自家早早吃了年饭然后再回李老头他们那儿一起吃晚饭的,等过了初一,随便啥时候想走都行,这么多孩子,当然不可能年年都聚齐,但是孩子养的多,就算聚不齐也是一屋子人都站不下了,李老头老夫妻常为自家的人丁兴旺而自豪。
像今年过年兄弟几个倒是都齐了,二闺女一家却没回来,不过毕竟是闺女么,走不开也正常,老夫妻两个表示能体谅难处,这要是几个儿子媳妇敢不回来吃饭,那才是捅了马蜂窝呢。
为了消停过个年
,不管私下有什么想法,几家人到了除夕的时候都还是回村子里一起过的,至于真有事回不去咋办,那还能咋办,凉拌呗,真不回去也不能咋样,只不过跟留了个话柄似的时不时就要被拿出来说一嘴让人厌烦。
原身正是因为之前托词李婧高中课业繁重假期短要好好看书学习,推了两年没回来,把李卫一个人派回乡下做了代表,自家和闺女留在城里,惹得李家老两口颇为不快。虽然孝敬一点没少收,但是不按他们的规矩来,就是不行。
原身倒也不算全是托词,上了高中本来就功课重,就想着放假几天给孩子好好放松放松休息一下呢,这要是回老家还得自家先早早就吃了年饭,然后奔波几小时回去,一堆人吃吃喝喝地闹腾,晚上又聚在一起喝酒吹牛通宵打牌,烟花炮竹也是东家放了西家放,住又住不开休息也休息不好,等初二再回来,大人孩子都累,寒假总共才多少天呢,白白折腾啥,再说了,做爷爷奶奶的也并不是想孩子了想亲近亲近,不过是为了面子好看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叫外人瞧着喜庆热闹羡慕罢了。
自家孩子自家疼,原身才不愿闺女回去受这个苦呢,所以连着两年都是李爸爸一个人代表全家回去,母女俩在自家舒坦过年的。
这头王文英吵完了带着闺女出了门才翻出来这段记忆,也没觉得原身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又不是年年不回去,当长辈的难道不能心疼心疼孩子么,再说了,每年的孝敬补贴也没少给,该做的李卫夫妻俩一分也没少,还非要揪着点小处不放,时不时就拿出来说嘴,这做法就叫人不爽快了。
就这趟回来吃饭,打一家人进家门开始到上了饭桌上,就这会儿功夫,已经阴阳怪气讲了好几遍了,平日里一年到头见不到也没见你们少吃半碗饭呢,说来说去还不是觉得面子受损了,难道自家夫妻俩要跟个二傻子似的,啥都听你们的不成。
再说了其他人没回去的时候也没见有这么苛求的,还不是偏心眼看不上自家的缘故,王文英越想越气,深觉这夫妻俩往日的孝敬都白瞎了,还
不如扔水沟里呢,好歹还能听个响,总比这给了还要受气强。
然而要真是不给或是哪里给少的话,想想李家老头老太往日的做派吧,该主持公道出来调停孩子们之间纠纷说句话的时候就好装个耳聋眼瞎什么的,其实身体好的很呢,那是半点亏都不会吃的,自家要真是哪里没做好的话,说不得真能干出跑到李老师学校找他们领导讨说法这样的事情来,至于对于子女们会有什么样不良影响,那可不在人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哎,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要是遇到不明事理的老人家简直是灾难,一宝什么的是不要想了,能消停安生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就谢天谢地了。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来啦,各位周末愉快哦,,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