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常远和潘喜红就抱着笑笑来到了潘心怡所在的沐雨教育集团下属都港校区。潘心怡带着他们来到了自己老师都办公室。王主任是他们的是这里非常有名的孤独症康复专家,面对常远的“十万个为什么”,她都耐心地一一介绍。
“孤独症是一种以遗传因素为主,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比如脑伤,孕期病毒感染,特别是儿童在大脑育的关键时期,接触到不良环境,也会导致病可能性的增加。
孤独症多起病于三岁前,其中大部分的患儿于出生后逐渐起病,一大半的患儿在经历了正常育一至两年后退行性起病。所以你们的女儿笑笑应该就是后者,所以你们在生产后的各项筛查和日常生活中都没有现。”
常远急切地问:“大夫,我们是潘心怡潘老师的家人,您是她入行的老师。您就跟我们交个底,我们这孩子还能不能好了?”
潘心怡对常远说:“姐夫,您别着急,王老师是我的恩师,也是我们学校最权威的专家之一,笑笑一定会得到最好的治疗。”
常远说:“我肯定要给女儿最好的治疗,哪怕去国外,去什么地方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我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我就是想有个确切的答案,这个病到底能不能治好?想让您给我交个底。”
王主任把目光看下潘喜红,见对方并不吭声,也没有什么类似的问题,心中便明了了,这个妈妈应该之前已经了解了很多,这个爸爸恐怕是才刚刚关心女儿都病情。
她想了想,决定如实回答说:“儿童孤独症如果预后较差,一般是不能治愈的。这种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主要通过后期的训练改善病情,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了。
一般经过积极的治疗,就算孩子的孤独症不能真正治愈,但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开业达到正常的社交水平。而且这种疾病越早现,越早干预越好,你们现得还算比较及时,应该相信会有很好的结果。”
常远的情绪开始不稳定了:“那您的意思是说,这个病基本上无法治愈,只能说通过干预后,让孩子看起来不像个傻子,实际上依旧不是正常的。而且这个病一旦得上了,还会遗传,也会影响到以后到婚姻和后代?”
王主任说:“笑笑爸爸,伱不能用这个词在孩子身上啊。你也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这个话一定不要讲,更不能对孩子讲。家长对态度,哪怕是孤独症的孩子,他们也是会有感知的。”
常远不吭声,像是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中。王主任说:“我打个不起当的比方吧,你看我们与小猫小狗语言不通,认知完全不同,可为什么还可以交流,甚至他们可以完全听懂人类的指令。那是因为这些毛孩子对人类对情绪反应非常的敏感,人类高兴和烦躁都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和饮食甚至健康,更何况是孩子呢?”
常远还在纠结:“主任,这个病,到底能不能治好?”
王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常远说:“孩子长大的情况和患者本身的情况有关,和后天训练的情况有关,如果不治疗,中重度患儿很难和其他人交流,患者的交流能力很差,也很难融入正常的社会中去,很难有正常的工作能力。
轻度孤独症患儿,如果智力水平正常,是可以上学也可以工作的。但是他的交流能力会比正常人稍差,有时交流会显示出一些差距。”
“我不是说不治疗,我已经说了很多很多遍,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给孩子治病!”常远反复强调,“哪怕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都能扛过去的,我就是想问问能不能好,有没有彻底康复的可能,我希望您能正面回答哦?”
王主任说:“我还是只能说,十几年间,我们学校的孩子也有很多的孩子现在生活得很好,日子过得也很幸福。”
常远说:“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也能考上985和211吗?”
王主任说:“笑笑爸爸,你现在太激动了,不过你的心情我也可以理解,很多孩子父亲第一次来学校,都是你这个样子。要不然你先平复一下,我带笑笑妈妈去学校里转一下,看看具体的课程是什么,让她先了解一下,为孩子的治疗做一个心理准备。”
常远说:“我和你们一起去!”
王主任固执得拦住他说:“笑笑爸爸,我觉得你现在还不合适,你先和心怡继续咨询吧,我觉得你对女儿的病情好像没有笑笑妈妈了解的多,有些问题,你再跟心怡多了解一下。”
在去教室的路上,要路过学校的操场。潘喜红说出来自己心中的疑问:“王主任,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了很久,我一直担心孩子的抚养方式不当,才导致了笑笑得了这个毛病。刚刚听您说的,儿童在大脑育时接触到了不良环境会增加病的机会,我这心里特别不好受,真的担心是自己的问题害了孩子。”
王主任一边走一边说:“我给你讲个研究报告。有很多视频资料共同显示,当婴儿微笑着仰望妈妈的脸,而母亲却正在抑郁着,表情无精打采,完全没有注意到孩子对自己的呼唤,继续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继续忧郁,婴儿脸上的笑容会渐渐消失,并渐渐形成不苟言笑的脸,再渐渐婴儿也会抑郁起来,仿佛是对母亲抑郁的回应。
婴儿和母亲之间的情感互动,如果经常是抑郁性共鸣,而又成为了一种养育风格。而后婴儿的自我展就会被抑郁风格所缠绕。反之,如果母婴互动是持续快乐的,婴儿之后的自我展通常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
潘喜红的眼睛湿润了:“可能我确实做得不好!”
王主任说:“所有母亲都有第一次当妈妈的经历,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能成为一个好妈妈的。”
潘喜红问:“可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妈妈?”
主任说:“其实在孩子婴幼儿阶段,并不需要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比如一个有多高社会地位的妈妈,一个外貌多么出众的妈妈,一个多么有经济能力的妈妈,孩子只需要一个无条件爱他的妈妈。不仅幼儿,这句话对拥有任何年龄段孩子的父母都适用。”
转眼间,王主任带着潘喜红来到了教学楼。潘喜红看到这里的孩子刚来时都是一对一专人训练。她看到一个比自己女儿大一些的小女孩,应该也就是三四岁的样子,长得非常漂亮,可是在做排球训练的时候,本来拍得好好的,可忽然起了脾气,躺在地上大哭,不停地摔东西,并且出刺耳的尖叫。
潘喜红看着这个孩子,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她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毫无征兆地大哭,暴躁,不再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王主任又带着她来到另一个教室,这也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在老师的辅助下做倒立行走。王主任说:“这个孩子刚来的时候和你刚刚看到的那个孩子一样,无法听从指令,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在我们这里通过一周的训练,已经可以安静听取老师的指令。
到了第二周的时候,刻板的行为有所缓解,不一定必须按照她规定的颜色排序,可以试着接受不同的色板排序方式。然后通过半年的训练,现在已经可以正常地学习一些名词和量词的表达,看到别的小朋友哭泣和难过的时候,她也会表现出皱眉不开心的表情,可以有了简单的共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