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姓江的人家,一听不让打猎,心想这不就是针对他们吗?
姓姜的不欢迎他们还不爱去呢!
里正特意告诉了他们山上的沈先生不收束脩教娃娃们识字,他们也没几家动的。
有几户想送孩子上去看看,碍于族人都不肯动,也只好按下。
倒是江顺子娘一听,叫他们家俩姑娘跟着哥哥都去瞧瞧。
“丫头还去?”
“又不是正经书院,都是村里的娃娃,怎么就不能去了?”江顺子娘拍拍他们身上的土,从地里拔了一篮子菜,给他们家老二,“带好你俩妹妹,一会儿和顺子一起回来就行了。”
“那地里……”
“有我和你爹呢,一会儿你爷爷和你大哥也就回来了,都好好学。”
“嗯。”
他们跑到上山的道口,又遇到村里另外一群孩子,走着走着,后面又追来几个。
不过去认字的女娃娃少,拿着篮子、锄头跟着大人进山的姑娘却多,聊着聊着,她们的目的地岔开了,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们继续走自己的路,却忍不住频频回头看另外一波。
“杏啊,看着点儿脚下。”
“哎。”小姑娘握着小锄头应一声,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她奶奶往竹林深处走。
“杏儿,等我学会了晚上上你家教你!”她的玩伴站在路边高声喊。
“好!”姜杏笑起来,握着锄头朝她挥手。
山上的教学进程很慢,没有什么跟得上跟不上一说。
总共六个字,山阳镇姜家村,沈青越还专门跟里正确定了是哪个姜,这下,这群经常为了姓什么打群架的孩子终于知道自己姓的是什么了。
江顺子:“那江顺子的江怎么写?”
沈青越:“你是哪个江?”
江顺子:“大江的江。”
沈青越:“巧了,他们也说他们姓的是大姜的姜。”
众小孩茫然地看他,觉得自己说的一点儿没错。
就是大姜(江)。
多亏有个明白人,优等生姜家旺:“他是江河湖海的江,我们是生姜老姜,炖菜的那个姜。”
沈青越:“知道了吗?”
小朋友们恍然大悟,一众生“姜”蛋子开始自信:“我们的姜比你的江好吃!”
沈青越心道,多大胃口还想吃江。
他把“江”也写在姜竹带回来的废纸边上,找来块儿木板,再用两根儿木棍压两边,临时黑板搞定。
然后给每人一根儿木棍儿,他用一根儿细竹竿一笔一画比划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没记住也没关系,只要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无所谓,能写个差不离就行。
小孩嘛,先写出点儿兴趣再纠正就行。
一群小孩或蹲着或坐在地上,拿着棍儿瞎写。
这几个字他们一个也不认识,好在念起来问题不大。
姜家旺自己找个互不妨碍的屋檐下默默背自己的书,也拿了根儿木棍儿在地上写写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