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说起家乡,先想到的大多是儿时的愉快回忆,或是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时光。
但是这些,对江夏来说,几乎等于零。甚至,全是负面。
父亲江英华,生在一个医学世家。
不过,江家的行医传统在江夏爷爷那一辈彻底失传,原本富贵的家道也就此衰落。
江英华是家中老大,成人后就老实巴交地在村子里务农为生,娶妻生子,一生可谓毫无亮点。
与江夏的三个叔叔、一个小姨比起来,江英华甚至可谓失败。
三位叔叔,靠着各自的本事,在江夏小时候便当了万元户,有的在村子里盖了楼房,有的在镇子里买了房子;那位小姨更不得了,嫁了个煤老板,自此成了阔太太。
让江夏童年蒙上阴影的是,本该互帮互助叔叔姨妈们,却始终在排挤他父亲,在爷爷过世的时候,他们甚至还耍手段侵吞了原本属于父亲的大半遗产。
逢年过节,亲戚间少有走动,冷漠以待几乎成了江家的标签。
这一点,让江夏也深受其害。在同辈的子弟里,他个头最小,虽然年纪不是排在最末,小时候却受够了欺负。
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堂兄弟们的冷暴力。
嘲讽、讥笑、肆意贬低,一直伴随着江夏的童年。
不仅如此,由于家道中落,江家成了竹林村的人弱势群体。
江英华的木讷性格,更是让他时常吃亏,得了个“江木头”的外号。
所以,当江夏争气地考上大学开始,他便誓要让父母过上扬眉吐气的生活。
然而,毕业以后,现实却让他明白,这个梦想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现在自己微薄的收入,要想把父母接到城里享福,不知该等到何时?
说实话,在看到刘森龙给出的特别顾问的职位待遇时,江夏还是有些动心的。
不过,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战胜了那转瞬即逝的欲望。
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靠自己的笔杆子,在新闻界闯出一番名堂。
虽然做记者是一碗青春饭,但通过年轻时的奋斗,却可以积累足够的人脉,这足以让他在3o岁左右的时候创业迹。
不知,会不会为时过晚?
梦想与现实,就是这么矛盾。
自知身上的担子沉重无比,江夏大学时每次回家,心情都不会太好。
因为几乎每周,他都会亲眼目睹父亲被人捉弄、羞辱。
那时的他唯有生气的份,找不到任何撒气的法子。
如今,是他毕业后第一次回来。
身份不同,能力不同,甚至心态也有所改变,他誓绝不会让同样的事情生。
或许是面子心理作祟,出前,江夏便在城里采购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上次在机场中的万元奖金还没花完,加之报社刚刚了工资,江夏毫不吝啬。
听说要去看江夏的父母,刘婉若也大方地选了两套衣服,全然不顾江夏的反对。
minicooper这种车开到乡村路上,不会比价格低廉的国产车扯眼球。
离家不到一公里了,江夏心情复杂。
自己这次回来,虽然算不得衣锦还乡,但也想尽量让父母脸上有光,但这一点,他一点底气也没有。
前方就是那幢熟悉的农房,从江夏有记忆开始就没变过样。
远远地看着房子,他的眼睛有些模糊。
“你这孩子,回来怎么不先打个电话?”
车停到自家屋前,江夏下车冲走出门外的母亲李秀萍憨憨一笑,得到的是母亲埋怨的回应。
他没有事先通知,是不想父母花钱准备一桌好菜。
见到儿子身边的陌生姑娘,李秀萍微微一愣,脑子里早不知想到哪儿去了,脸上挂着异样的笑容。
“阿姨您好,这是送给您和叔叔的!”刘婉若热情地把礼物塞到李秀萍手里。
江夏知道母亲的心思,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介绍道:“妈,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我哥们儿,刘婉若。”
“快进屋坐吧!瞧你这孩子说的,哪儿来的女哥们儿啊!”李秀萍有些失望,招呼孩子们进屋休息。
“妈,这些日子,家里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啊?”冷不丁地,江夏抛出了这么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