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资人,古芝蓝非常清楚项目团队的人力结构。她的团队很年轻,能称得上专家的也只有林叔叔一个。但实际工作证明,这个团队的研究能力远期待,“方秀计划”一直在稳步取得进展,而且度并不慢。
团队里每个人都不可以或缺,然而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何荷允和司一冉这两个人。
这个结构特征在大半年前就已经非常明显。那是多少号研讨会来着?古芝蓝还写进了她的工作记事本。
“……第32号会议,”主持人还是司一冉,“基本数据库完成已经两个月了,目前主要困难是危险温度区间无法突破……”
说到这里她还看了一眼古芝蓝,多解释了一些。
“体细胞坏死的危险温度不一致,综合起来拉宽到-6oc到-5c……”
……
说完现状,会议室有种一筹莫展的沉默,直到很少在会上言的何荷允打破了它。
“我有个想法。”何荷允在说重要事情时会不口吃,会议开多了,她倒是说话越来越顺,“简单点说,其实危险区间并没有那么大,只是不同的体细胞加在一齐变宽了。如果我们能把性状变得一致,就能把区间缩小,降低越过的难度。”
“具体怎么做?”有人问。
“在纳米层级操作,注入溶液改变性状至统一,再用另一种溶液迅升温。”
“据我所知现在没有这样的技术。”说话的人觉得她像个异想天开的外行人。
“也不会凭空这么说啦。”
说罢何荷允看向司一冉,看来是商量过的,其他人也看向司一冉。
司一冉点点头:“从前人的研究来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她在屏幕上打开准备好的论文资料,论述得非常快。
“……总而言之,最关键的注入什么和如何注入这两点,基本是空白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具备可行性。”本以为司一冉会提出充分支持何荷允想法的论据,事实上她也提出了。只是没想到她最后会明确表明不具备,显然最后一句话动摇了团队的信心。
大家的目光又回到了何荷允身上。何荷允似乎早知道司一冉会这样说,脸上的笑容充满自信:“什么伟大的现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呢?只要策略准,动作快,心思细,迟早能找到突破口。”
“就算解决了,解冻之后怎么分离?”还有人问
“这是下一步的问题,可以下一步再考虑。”这回作答的是司一冉,“不过这个更难,也更决定性。”
……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说白了不就是空中楼阁嘛。”
“我觉得有希望,那时我们也觉得冷冻仓短期内不可能改良。可何荷允2o多天就改良了。”
“不一样啊,从什么材料入手,要试多少次?”
……
就这样,屋里人又争论了一个多小时,仍未达成共识。
“何荷允,你觉得这得花多少时间?”有人问。
“谁知道呢。”何荷允摊手,“也许很快,也许得多花点时间。”
这样说也太缺乏说服力了古芝蓝心想。就算你是天才很有信心,可不代表其他人也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团队需要协作,在心理预期上不能差距太远。
……
最后第一负责人林叔叔话:“小司,你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