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宁夏镇不适宜给大军供粮。”
“臣有奏!”
“准。”
“臣以为……”
此起彼伏的反对声响起,不一会,大明北境的所有军镇,竟然都成为“不适宜给大军供粮”的军镇了。
嘉靖听着嘈杂的声音,嘴角微微上扬冷笑。
还真如嘉靖所料,这事不是敲磬便能解决的。
只不过嘉靖觉得现在提这事,有点早了。
英国公有英国公的后顾之忧,嘉靖也有嘉靖的后顾之忧。
嘉靖要等大军把一切“后顾之忧”解决了,才会对北境之事动手。
“臣有奏。”
这次王振却没有说出“准”字,因为嘉靖出场了。
“马革裹尸犹不恨,何须胜瘴与轻身。”
嘉靖走出了屏风,吟诗一句后便踏入玉台坐上龙椅。
“于侍郎说的对,说得好,英国公为明为国亲率大军出征。”
“朕与诸君,理应想尽一切办法,为英国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
嘉靖的话还没说完,在场与北境贪腐案有关的人,心已经凉了一半。
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想一些不能说的事情了。
嘉靖坐在台上,将群臣的小表情尽收眼底。
嘉靖话锋一转,说出了让贪官安心的话。
“但!”
“诸君刚刚反驳的也有道理,各地军镇的军粮都有各自的用处,岂能轻动?”
“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
“王尚书刚提醒过朕,对待国事不能偏宠一方,故而此事让朕属实是为难。”
“朕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诸君可有什么好的提案?”
可惜台下无一人回答,嘉靖的话如同打在了棉花上一样,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阉党无能,猜不出嘉靖想说什么,替嘉靖把嘉靖想说的方案说出来;
于冕也不在,嘉靖不能像下出征之令时一样,用大道做幌子。
嘉靖只能亲自出马下令了。
嘉靖做出了一副为难的表情,用颇犹豫的口气向群臣说道。
“左思右想后,朕以为,应该给英国公传旨,容许他在特殊时刻,调动附近军镇的军粮;”
“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要轻动军镇之粮了。”
“诸君,可觉得朕这方案如何?”
这还是嘉靖重生以来,第一次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顺从”他人的意见。
“圣上英明!”
嘉靖此话一出,群臣悬着的心瞬间落地,他们赶忙跪倒在地表示赞同,生怕嘉靖反悔了。
于谦听了却不乐意,准备启奏反驳。
于谦是兵部侍郎,明白战场上千变万化、战机一瞬即逝,
若是真按嘉靖的意思下旨,定然会延误战机。
嘉靖也看出了于谦不爽,不等于谦有所动作,嘉靖直接说道。
“王振。”
“奴婢在。”
“将刚刚朕的旨意拟好,发给英国公。”
“还有,朕乏了,早朝便散了吧。”
“奴婢遵旨。”
嘉靖不给于谦发言的机会,直接走下龙椅离开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