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诀》开篇第一篇便是“服气篇”。
服气服气,欲服此气,先寻此气。
只有寻找到体内气机,驯服内气,能够随意运转后,再引入体外的天地灵气,以内气导外气,周天运转,合归气海,方能同化为真气。
说时容易练时难,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程风游虽然知晓诸如书上所言的,“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之类,似是而非的概念,但真正修行起来,这些并没有什么大用。
耕读《岱海秘藏》的日子里,他也曾尝试过打坐寻找气的存在,不过都是徒劳无功。
得了功诀后,程风游才知道自己找不到气感的原因,这“气”当真是怪癖的很。
初学服气者,若不按一定方法导引,意守身内,不为外扰,并且选取内气活动旺盛的子午之时进行修炼,是万难有所感应的。
所谓:子午抽添,卯酉沐浴。最简单的理解便是在此。
白日劳作之余,程风游须练《雲诀》内的导引拳法,疏导经脉;半夜子时,就塞兑垂帘、悬顶拔背地盘坐于床,眼观鼻,鼻观心,心意守气海,不能有半分杂念,这样才能观想功诀里的行气线路,细细感受身体里的每一分变化,探寻气感之所在。
修行之初,入静最难。
然而,程风游少经惨剧,心志坚韧异于常人,独居山野的那一年里,更是养成了看淡世事、不爱纷扰的性子,所以入静对他来说,也就难度不大了。
肺腑一吐一纳,气海一搏一动,一如平常。
但此番入了静境之后,程风游终于现了一些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他现呼吸与气海的搏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而默契的频率。
每次吸气,气海便会收缩一次,然后行气线路内的穴位,也会跟着略微抖动一下,便有一丝丝微弱得难以察觉的热流,向着气海汇集而去;而每次呼气,气海又会舒张开来,一缕缕微弱热流,又从气海倒流回经脉之中,周而复始,循环不殆。
这个过程如同心脏之跳动。
心脏统帅全身血液,以自身跳动带动全身血液运行,一切血液都要到心脏中来,而心中之血又可以到全身任意一处去。如此说来,气海便算是统领全身内气运行的君王了。
而这,就是气感。
气感既已寻到,接下来便是导气运行。
吐纳之法是行气的关键,唯有正确的吐纳才能凝神静气,服气之初,若是强行以意导之,着意过多,则落了下乘,正确的作法是,理应顺气而行,使之驯服,这一阶段便称之为服气。
服气事关吐纳,呼为吐,吸为纳,吐故而纳新。
吐纳方法根据呼与吸各自的长短、力度、深度的不同,乃至音与否等等可以分为许多种,例如鼻息、腹息、胎息、龟息、听息数息以及真言吐纳等等。
不同的吐纳方法,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而在服气之初,这些吐纳方法便可用来搬运内气,感应外气。
《雲诀》之中记载了不下二十种基础的吐纳方法,程风游尽皆尝试了一遍,现当以真言吐纳法进行吐纳之时,全身热流即内气的运行流转,明显加快了不少,更兼有静心清神之妙,遂一直以此法吐纳。
“清~静~空~明~中~正~舒~达~”
程风游不断重复八字真言进行吐纳,呼而出故,吸而入新,呼吸细长深匀,体内热流徐徐壮大,滴水变涓流,涓流成江河,江河汇大海!
伴随着内气的壮大,其通行的经络亦不断开阔,一些末枝细节似的微小经络,也慢慢冲开。
古语有言,服气者神明不死。
说得如此之妙,一个“服气”便可概括所有。服气服气,先使气服,而后服气,前者驯服,后者吞服。
服气三月,一朝内视。
某日,程风游打坐之中,冥冥恍恍之际,但觉心神倏地一抖,像是进入了另一境地,观想之中本是迷迷糊糊的气海,突然间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心神可以清楚地“看”到,气海内每一缕气的流转运行,视野再扩,还能“看”到五脏如磐,六腑蠕动,奇妙非常。
程风游心头一喜,跌出静境,眼前幻象便消失了。他又练了数日,心无波动,神无念想,方可将内视状态稳定住。
这一阶段称为“形躯内照”。
形躯内照之后,程风游开始细细查探内气的运转过程,对气的了解又深了一层,接着便现气海之中悬着一个五色圆球。
问及师父,云飏子却含糊其辞,少有的未提其原委,只道:“暂时毋须理它,若有异动,来禀告便是!”
程风游听从师父所言,不再纠结此事。
内视已成,下一步炼精化气,更是如虎添翼。再兼童子之身,元阳未失,精气神足,不到半月,已达阳气自回,无了走漏之忧。
调息日久,在恍惚冥杳之际,丹田气动,药物产生,即是“小药”,乃是精所化之气也。
又月余,气海之中气盈澎湃,有气拱脊背之感,程风游知晓时候已到,遂引气冲关,只觉背部紧,内气上涌,一路轰鸣,直破尾闾,再冲夹脊,畅通无碍,复上奔玉枕,撞之不动,其气乖乖缩回,蓄势待,似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