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缅之战一触即,对莽白和吴三桂而言,即将爆的战争是双方眼下最为要紧的大事,而对乾朝如今这个庞大而又广袤的帝国而言,征缅虽然重要,但也并非眼下的头等大事。
眼下朝堂上,群臣最为在意,而又头疼的事,便是即将入京的福临,布木布泰,以及朱由榔和其家眷。
群臣对朱由榔的处理还算意见统一,也就是封个闲爵,然后严密的保护起来便行,只是对其是封公还是封侯,群臣争论不休,而孟浚对朱由榔宁愿跑缅甸也不愿相信自己,因此不愿意封公,决定以侯爵来安置朱由榔。
对朱由榔而言,公,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这一生,注定将会受到青鸾卫的严密监视,而这已经是一个退位君王,最好的待遇了。
唯有对福临的处理,那朝堂上是快吵翻天了,不止是朝堂上,便连地方上的官员都多有上书的。
朝野上下,舆论汹涌,意见分歧明显,一派主张除恶务尽,以儆效尤,
其中,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勋春上疏直言:“窃以为福临乃东虏贼,八旗入关,屠戮过甚,以至天下生灵涂炭,其罪罄竹难书,虽国已覆灭,余孽未尽,当今伪酋伏法,正合天意民心,宜施极刑,以震四夷。”
户部左侍郎张继聂亦上书:“自辽事起,迄今逾半甲子矣,岁岁金戈,年年赋敛,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天下财赋耗于辽东,以至天下大乱,白骨露野,千里无人烟。
其景之惨,世所罕见,臣之乡,可谓是泪浸青苗,血染黑土,累累尸骸,无不是控诉东虏之恶,陛下英明神武,一举荡平辽事,今擒虏,当处极刑,以慰民愤!”
这些奏章如雪片般飞至宫中,这些臣子大多与清廷有着仇恨,因此即便不赞同处以极刑的,也多支持将福临幽禁,一世不得出。
而另一派则坚持宽宥,认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宜放眼将来,而其中最重要的支持者,便是覆灭清廷的功臣,赵用平。
赵用平驻守辽东,他知道福临对很多的女真部落而言,还是有些号召力的,赵用平担心,福临若是死在京师,那么在关外的女真诸部,难免会在有心人的谋划下,做出不利乾朝的事来,况且,现在乾军正在和罗刹人交战,还需要女真各部的支持。
而当初也是布木布泰主动投降,还抓住了死硬派博洛,虽说乾军费力气迟早也能平了残军,但至少也能减少乾军将士的伤亡,而且赵用平当时也同意力保福临母子,于公于私,赵用平认为福临已经没有威胁了,杀了他除了泄愤,对国事,并无太大益处。
赵用平的上书,其对朝堂而言,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如今的勋贵之中,以赵用平和林士奇为,只是赵用平在北伐之中,以及平灭辽东,其功甚大,已经隐隐有过林士奇的势头,他的上书,朝堂上,自然不能等闲待之。
(投票,请群贤踊跃上书,在此段评中处理意见!天子将以点赞高者采纳,明日傍晚结束!!!!)
………………
此时的皇宫之中,御花园内。
孟浚正与李道长坐着下棋,李闻道把车沉底,略带笑意的说道:“陛下,又将军了!”
孟浚见此,把手里刚吃的小卒,往棋盘上一丢,说道:“唉,不下了,道长,朕都是皇帝了,你这还把把不留手,这下的多没劲。”
李闻道一边收拾着棋局,一边说道:“若贫道让着陛下,那陛下岂不是更没劲。”
孟浚哈哈一笑,站了起来,又来了些兴致,对李闻道说:“道长,这下棋犹如战场杀伐,朕已经疲倦了,咱们去钓鱼,看看谁的钓技更好。”
良久之后。
孟浚看着自己的篓筐中,那十来条小鱼,又看着李闻道一甩杆就是一条大鱼,数量双方是差不多,但质量可就差远了。
这让孟浚都有些怀疑人生了,这段时间,孟浚自认为钓技高绝,即便是不当皇帝了,出去当个渔夫都能养活一家子,可这么一对比,孟浚连钓鱼的兴致都快被李闻道给破坏。
孟浚转头看向依然专心致志在钓鱼的李闻道,忽然开口问道:“道长,朕如今已是天子,一言九鼎,若道长有所求,朕力所能及,自无不可!”
李闻道听到此话,手都没抖一下,嘴角有些笑意,道:“陛下身为天子,富有四海,若说贫道有所求,若陛下不能办,那天底下就没人能办了。”
“那道长可有所愿?”
“贫道无所愿,入世红尘,不过是磨炼身心,人即是觉,佛亦是光 空即是道,天地内外,万事万物,与我为一之心,识变,浑然无知,由此返本归源,终而成道。”李闻道忽然说了这么一通话,直听的孟浚一愣一愣的。
李闻道也觉得说的深奥了些,于是呵呵一笑,道:“陛下,若真要赐贫道些什么,那就再送贫道一个小道观吧。”
这点要求,对现在的孟浚来说,只是小事一桩,于是立刻点头道:“好,朕就在京城之外,为道长择地建观。”
李闻道颔,道:“贫道昔年想的是,有朝一日,陛下功成,那贫道就可以归隐山林,但这几日,贫道又觉得,大隐隐于市,也不是非要归隐山林。”
孟浚道:“甚好,道长在京城,无事也可以寻朕,饮茶,垂钓,下棋,皆可,正好与朕说说话。”
“是,陛下”
这时孟浚话锋一转,将眼下朝廷争论不休之事,询问李闻道的看法。
李闻道这时又抽起来一条大鱼,放进筐中,才开口说道:“陛下,当下虽说争执不休,但放眼百年之后,不过是小事一桩罢了,而无论是杀,还是留,皆有利弊,正所谓,鱼与熊掌,又岂能兼得。”
说到这,李闻道又说道:“当然了,贫道不过是随口一言,陛下切莫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