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江山烽火连城怎么玩 > 第九章 十面张网(第1页)

第九章 十面张网(第1页)

明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陕西巡抚孙传庭在秦岭北麓的黑水峪歼灭“闯王”高迎祥部,并将高迎祥生擒,押送北京处死。

孙传庭一战消灭了“流寇”中最强大的一部,从此声名鹊起,成为全国的大“网红”。他取代已阵亡的曹文诏,成为了和“洪剃头”、“卢阎王”并列的三大“流寇克星”之一。

本来嘛,留在陕西的各路义军一直被洪剃头追杀,兵源物资都日益困难,士气逐渐低落,现在又传来高迎祥被歼灭的消息,一下子心态彻底崩了。刚到九月,“蝎子块”(拓养坤)和“张妙手”(张文耀)两大“贼”亲自跑到凤翔府,向孙传庭请降。老孙当众宣读圣旨,接受两人投降。这两人都是崇祯初年就扯旗造反的“资深反贼”了,打了这么多年都没投降过。但这次经受不住压力,居然选择主动投降了。

老孙再从投降的“流寇”里面选出能打的,把他们整编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兵,再加上原来自己的六千标营,到任陕西巡抚不过短短半年时间,老孙就从光杆司令变成了手握上万兵马的统帅。

兵多了,需要的粮饷自然也就多了。可崇祯这老儿是出了名了“老抠儿”,除了老孙上任时给的六万两银饷之外,再舍不得掏一文钱。而陕西从天启七年开始已经打了十年的仗,加上连年灾荒,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早就没地儿征税了。

老孙想到一个办法——清查卫所田地。

明朝的卫所制度,原本是给卫所士兵授田,由其自耕自食,以减少国家军费开支。但制度比不过人性,二百多年过去,卫所的田地不断被地方上的藩王、宗室、官绅、豪强所侵占,卫所士兵没了衣食来源,只能逃亡。而朝廷为了保证军事力量的存在,又得再拿出钱来招募士兵。

老孙认为,既然卫所的田地本来就该归卫所所有,那把这些田地拿回来也是天经地义的。当然了,朱家人的财物他是不敢动一分一毫的,但地方上的官绅豪强他自然是不放在眼里。

就这样,老孙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清屯”行动。

所谓“清屯”,就是清理原先属于卫所的田地。经过调查,老孙现,西安府下属的西安左卫、西安前卫和西安后卫三个卫原有的两万多顷田地,已经基本上被西安府的官绅豪强们瓜分殆尽了。三个卫原有的两万四千人的军队编制,现在只剩下纸面数字。调查清楚之后,老孙就派兵前往侵占卫所田地的豪绅家里,逼其让出土地。有敢不从者,一律格杀勿论。

经过一番折腾,几个月的时间内,西安三卫被侵占的田地大部分都被追了回来。同时,他还清查出了一万一千多早已沦为豪绅佃户的军户,恢复了他们的军籍。老孙选了其中比较年轻能打的补充进自己的队伍,每人“授田百亩,免其祖科”,其余的老弱病残就留在卫所屯田,按时交税。这些田地一年就能收银子十四万五千余两,米麦一万三千多石。

这么一来,没花朝廷一文钱,老孙就把自己部队的粮饷给解决了。崇祯大喜,马上下令予以嘉奖。

解决了粮饷问题,本来战五渣的明军马上就支棱起来了。老孙带着手下的这支队伍,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打败了西安、平凉、凤翔三府境内的大小十几股“流寇”,“流寇”领死的死,降的降,几乎没人再敢在老孙的辖区里闹腾了。

老孙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名声就几乎盖过了他的上级洪剃头。

其实,老孙也不是什么武侯再世,他主要是抓住了制约明军战斗力的核心矛盾,并且确实敢于去硬钢那些官绅豪强,从他们嘴里逼出了一些既得利益,让手下士兵能吃饱饭了。官兵不欠饷了,战斗力自然就上来了。

事实证明,老孙的做法是对症下药、行之有效。如果能按照他的做法,明军战斗力将大大增强,剿平“流寇”指日可待。

然而,崇祯却没打算把老孙的做法推广开来。

一来,这种做法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老孙的做法得罪人太多,在他“清屯”期间,攻击他的奏折就多得看不过来了。而这只是清理西安三卫的田地,真要是清理全国的卫所田地,怕不是要闹出大乱子了;

二来呢,清理卫所田地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老孙清理个西安三卫,有大兵压着,还搞了大半年时间。真要全国清理一遍,没有个五六年根本不可能有个头绪。而眼下外有皇太极的大清,内有各路“流寇”,军饷耗资巨大,崇祯已经等不及了。

在此关键时刻,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了一个完全符合崇祯心理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著名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杨嗣昌是原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之子。杨嗣昌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聪明,善于判断形势,解读皇帝的心思。天启年间阉党和东林党恶斗,已经在朝中为官的杨嗣昌哪边都不想沾,干脆请病假回家休息。这就让他躲过了党争,从而让崇祯乐于重用他。崇祯四年杨鹤因为招抚“流寇”失败而下狱的时候,他又不失时机地上书为老爸辩护,指出他老爸在陕西任上面临的各种困难,文采斐然,论据充分,最后成功让他老爸免除死罪,改为流放。

而且杨嗣昌也不是只有小聪明,他干过户部,也干过兵备道,对军饷和练兵的问题颇有见地。因而崇祯十分赏识他,一路把他提到了宣大总督的高位上。直到崇祯八年(1635年)杨鹤去世,杨嗣昌才辞官回家“丁忧”。

但是,崇祯感觉朝中实在无人可用,因此不等杨嗣昌“守制”期满,就急匆匆地对他“夺情起复”。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杨嗣昌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开始主持全国的军事工作。

杨嗣昌一上任,很快就提出了一个全盘的战略计划。他认为,目前大明朝内忧外患,两线作战力有不逮,攘外则必先安内。对关外的大清,应当力主议和,争取到喘息之机,从而能集中力量清剿内地的“流寇”。

那怎样清剿“流寇”呢?杨嗣昌也有一套计划:以陕西、河南、湖广、凤阳为四个主要战场,即“四正”,这四个区域内的官军主要负责野战、追剿;以延绥、山西、山东、四川、江西和应天为六个辅助战场,即“六隅”,这六个区域内的官军主要负责守卫要冲和围堵。“四正六隅”合起来,就是“十面张网”。

这个计划很庞大,也很完善,但有一样没法解决,那就是军饷。

按杨嗣昌的计划,需要增加军队十二万人,户部一核算,这十二万人一年需要增加军饷二百八十万两。这对于国库已经底朝天的崇祯来说,简直是个无法接受的数字。不但他挠头,户部和内阁也挠头,议来议去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