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以这一纸诏书,将太后与皇帝曹髦都携带到了自己军中。
如今自己亲自南下讨伐诸葛诞,他可不敢让曹髦这个有胆有识的陛下待在洛阳。
六月,天子车驾与大将军司马昭的东征大军屯于项城。
当曹髦看到项城内的贾逵祠以及石碑时,不禁心中哀痛,泪流满面。
他想起了昔日被司马懿所剿杀的王凌,以及被司马师所灭的丘俭,他们明明都是大魏之纯臣,可是偏偏却要背上反贼的名号。
而如今,难道诸葛诞又要重蹈此数人的覆辙了吗?
曹髦在心中默默祈祷:万望诸葛公休可以一举战败司马昭,还政于我曹氏!
不久,大都督司马昭征集了各地大军共二十六万,在淮水北面与诸葛诞对峙。
司马昭将大军屯于丘头,并派遣镇南将军王基、安东将军陈骞等从四面包围寿春城,并沿着城墙造起了双重堑垒,死死围住了寿春。
他又令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率领一支精锐游军,巡游于寿春城外,伺机剿杀出城突围的诸葛诞军。
司马昭是想效仿当年大哥司马师灭丘俭的战法,先将敌人围困在城中,再伺机灭敌。
后来的实战证明,司马昭的这一策略十分成功。
这支游军不仅多次击败了城内文钦的突围军,更是阻断并击退了前来支援的吴将朱异。
就这样,诸葛诞在寿春城中囤积的粮草一天天变的越来越少了,而城外的援军无法入城,城中大军又无法突围,诸葛诞军渐渐失去了信心。
在司马昭的不断策反之下,诸葛诞麾下将军蒋班、焦彝等人都偷偷逾越城池,前去投靠了司马昭。
就这样,城内军心越来越不稳定了。
冬十二月,司马昭命钟会伪作全辉、全仪之书信,致使寿春城中吴大将全怿、全端率众投降司马昭,诸葛诞开始人心背离。
三年,春正月。
诸葛诞与众将商议,打造了许多突围器械,然后率领大军向南门突围,大战一连五六日,司马昭令麾下投石车与火箭阻敌,烧毁了诸葛诞的攻战器械,诸葛军死伤惨重,不得已,只能退回城中。
这时,城内众人发生了分歧。
文钦建议,将城中所有北方士卒全部杀死或驱逐,以节省军粮,诸葛诞坚决不同意。
二人因此有了隔阂。
最终,文钦企图杀死诸葛诞,自己督率寿春大军,反被诸葛诞所杀,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鸯与文虎因此叛逃出城,投奔了司马昭。
司马昭大喜,心生一计,他令文鸯与文虎二人率领数百名骑兵巡视寿春城,一边绕城奔跑一边大喊:“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快快出城早降!”
此事之后,城中更加人心惶惶。
最后,司马昭见时机已到,因此下令诸军四面进军攻打城池。
诸葛诞见大势已去,因此率领麾下数百名死士扈从自小城门突围。
司马昭麾下司马胡奋率领数千骑兵逆击诸葛诞,诸葛诞寡不敌众,最终战败,被杀。
而他麾下的数百死士则悉数被擒。
——
大都督营帐外,司马昭手执兄长留下的“蜚影”剑,亲自审讯那数百名武艺高强的死士,企图劝降他们为己所用。
“今诸葛诞已然覆灭,尔等还不归降?”
面对司马昭的威逼利诱,那数百人居然一声不吭。
司马昭心中愤怒,他挥剑杀死了手边的一位死士,厉声喝道:“如若再不投降,即是这般下场!”
当司马昭将锋利的宝剑搭在下一个人脖颈之上时,那个人面不改色,朗声喊道:
“为诸葛公死,不恨!”
司马昭闻言大怒,又挥剑杀死一人。
就这样,数百人拱手为列,从生到死,竟无一人投降!
而他们临死之前,都只说了一句话:
“为诸葛公死,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