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影美学范式的“种子”
建厂之始,长影的领导者和艺术工作者自觉地秉承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提出要拍摄或是以工农兵为主人公的电影,或是给工农兵看的电影。陈波儿在1950年1月一篇名为《故事片从无到有的编导工作》中写道:“以‘写工农兵’‘写给工农兵’看为主……”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长影要构建一种新的电影模式,它的核心可以称为“人民电影”。这是自中国有电影以来对电影的一次巨大的革新,也是对以往电影的一次集中的历史性颠覆。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拍摄主体,也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电影美学范式,从而培植起了中国电影人的一种新的精神之树。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就是新电影美学范式的一次重要尝试。电影放映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据当年新华社的报道,电影《桥》受到了广大工人的热爱,共有37个工会向电影工作者和制片厂献旗,各地的工人掀起了向电影中“老梁”学习的热潮。今天,长影博物馆在电影《桥》的展区展览的是一面当年向电影工作者和制片厂致敬的锦旗。
《桥》作为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也作为当时的一部现象级电影,它的出现耐人寻味,它的价值毋庸置疑。
南京被服厂赠给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桥》出品纪念锦旗
正是长影开辟出来
的这一新的电影拍摄范式,迅速在全国开花结果,被各大电影厂使用,大批工农兵电影,或者说一部部有关工农兵英雄赞歌的电影,红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