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贫家子的科举路格格党 > 第 231 章 尾声二(第1页)

第 231 章 尾声二(第1页)

老师的告知,也算让林远秋心中提早有了防备。

原本他还想着与新同僚友好相处即可,现下看来,事情远没自己以为的那么简单。

说实话,外放的这些年,林远秋早已习惯了得心应手的处事方法。如今又要恢复到先前在翰林院时的小心谨慎,他还真有些不适应。

不过仔细一想其实也没什么,自己不管如何都是户部的第一把手,这些人再是心思复杂,也不可能把他给欺负了去。

相反,若那些人太过分,林远秋绝对有能力让他们看到自己时恨不得绕道而走。他才不管这些人有多得景昌帝的器重,但凡在原则性的问题上,林远秋是绝对不会退让半步的。

不是林远秋太过较真,要知道户部可不比其他衙门。像这种直接与银钱打交道的地方,自己要是不拿出些魄力,什么时候被人扣了屎盆子都不知道。

虽对户部的运作机制已有了详细了解,可理论与实践总是有着区别的。

如今林远秋能做的,就是秉承自己一惯的处事作风,因为他知道,任何事,若想做到万无一失,那么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是必须要有的。只要自己行的正、坐的直,没把柄在人手,就没啥可畏惧的。

师生多年,自己学生是怎样的性子,秦遇自然了解,是以在看到林远秋脸上成竹于胸的神色后,秦遇便放下了心。

在秦遇看来,远秋一直都是个有成算的,想来心中已有了应对的好法子。

只是秦遇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这个在塞北外放了几年的学生,行为处事就跟塞北的民风一样,彪悍的让他这个老师着实意想不到。

事情还得从林远秋接手修缮明堂的事说起。

明堂也叫太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那里不但安奉了历代帝王的神主,还有配享太庙的功臣牌位,足见其的重要性。

然而就在上个月,许是耗子碰翻了火烛的缘故,位于皇宫东南侧的太庙突然着起了火来。

万幸当时正是守卫们交接换班的时间,所以在看到享殿冒出了浓烟后,众人就赶紧提着水桶去救火了。

那负责守卫的侍卫长也是个机灵的,除了指挥手下兵卫快些救火,还第一时间让人把享殿里供着的牌位都抢救了出来。

也正因为如此,景昌帝在看到被大火连着烧毁的五间享殿时,才没有大发雷霆。

只是太庙作为皇家祠堂以及配享功臣牌位的地方,肯定得加紧修缮起来。

景昌帝很快把这事交给了户部和工部商议,前者负责款项的预算,后者则展开具体的修缮事宜。

可没过两日,户部和工部就出现了分歧,原因就是工部官员认为户部给出的预算实在太低,根本不够修复太庙的开销。

而户部这边却说他们计算出的款项合情合理,同时还附上一句,先帝在世时,最是主张黜奢崇俭,他们这也是遵循先帝的旨意办事。

一听这话,几个工部官员当下都不吱声了。

只是不说话并不代表就认可下了此事。()

虽说是修缮,可那五间享殿已被大火烧塌了瓦,真动起工来,就跟重新建造基本没啥区别。

⒕本作者小桂花婆婆提醒您最全的《贫家子的科举路》尽在[],域名[(()

不说旁的,单是五间享殿的琉璃瓦,就得要上不少,还有正殿里铺着的金砖,这些可都是节省不下的。

另外就是台基下的束腰和墩板,这样的石材要用到很多。

再有就是,一连十一间的享殿,修了中间的,边上的几间肯定也要重新上漆和补换瓦片,否则新旧太过明显,到时肯定没法看。可无论刷漆还是补瓦,都需要银两支出,是以不管严尚书怎么算,户部报出的款项与他们这边的估算都相差了四、五千两银子。

所以这样的修缮款,届时捉襟见肘是必然的。

工部的官员们也不傻,既然你们不增加预算,那么他们不接手采买的事总可以吧。

彼时营缮司恰巧有两位主事因着家中父母去世上报了丁忧,于是工部的严尚书,就借部门人手不够为由,跟圣上提出不如让户部直接采买了料材以及请了人工,而他们工部,只需做好修缮就成。

也就是说,修缮太庙的银两不用下发给工部,所有需要用到银子的地方,都由户部这边来操办。

这样的做法先前也一直有过,算不得不合理,所以等林远秋上朝的第一日,景昌帝就让他接手了此事。

朝廷有文,凡四品以上的京城官员须得每日进宫早朝。作为官居三品的户部左、右侍郎,丁永全和张孟此刻自然也在大殿。

看到排在他们前列的林远秋接下了旨意,丁侍郎和张侍郎忍不住相互对望了一眼,两人眼里均有着算计成功的兴奋。

特别是丁侍郎,弯着的嘴角就没下来过,心中憋闷了多日的郁气更是消散了不少。

这世上就没有不想升官发财的人,在户部侍郎位置上待了七、八年,加之又早早站队了圣上,是以丁永全一直以为卢尚书致仕后,肯定会轮到他顶上这个职位。

结果让丁永全没想到的是,圣上居然安排了新尚书过来,这让他怎么想怎么都不甘心。

而同样认为被林远秋截了胡的张侍郎也是心中愤愤。

他的想法与丁侍郎差不多,都觉得论起资历,林大人一个年青后生,有什么资格做他们的顶头上司。

再想到之前被他们排挤走的卢尚书,丁侍郎和张侍郎很有默契的在修缮太庙的款项上做起了文章。

两人也算做的隐秘,像那些价格明朗的金砖和琉璃瓦等用材,所需要的费用丁侍郎和张侍郎并没少算,两人把减少的部分全都集中到了人工上。

就比如石料,从运至京城到开凿成所需的大小尺寸,在工时上就很难确定实际的天数。

一般像这种情况,在报预算时只会尽量往多了估计。可丁侍郎和张侍郎只给出最基本的天数,而像修整其他几间享殿的人工费用,就压根没计算在内了。

都说术有专攻,像这样一份材料和人工费的清单,若是不懂之人,肯

()定察觉不出其中的猫腻。

这不(),景昌帝在看过之后?(),除了对丁大人和张大人的精打细算很满意外,并没认为有不妥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