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眼,你就忘不了。
关键时刻扔出来,比三个御史都管用。
李郁也记录了下来,防止记忆遗忘。
和大清朝的官打交道,时刻都得留一手。
忙完这些,
黄通判带着大队人马用完早餐,准备离开了。……
黄通判带着大队人马用完早餐,准备离开了。
临行前,二人又商讨了一下。
湖州府的那个盐帮据点,由李郁去捣毁。
这属于跨省作业,有很多的忌讳。
官府不方便出面。
李郁无所谓,就当是江湖火并嘛。
毕竟,一个开煤矿的人,手底下怎么可能没有干脏事的好手。
如今俩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就没必要虚伪,掩饰了。
震泽县的盐帮据点,
则是黄通判亲自带人去捣毁,抓人。
而且,他准备把震泽县衙也清洗一下。
知县他动不了,后台硬的很。
不过杀鸡儆猴,把主簿,书吏搞掉几个,还是可行的。
届时,
一并打成逆贼的保护伞。
只要朝廷认可,自己这个黄屠夫,就能立得住。
再署理知府,那就没人敢和自己对着干。
……
一石激起千层浪。
黄通判的叛逆行为,引起了各方注意。
说情的,打听消息的,络绎不绝。
然而,
他已经拿定了主意,一条道走到黑。
官场中人,切忌鼠两端,反复横跳。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两淮盐场的富安盐课大使,已经在牢里撂了。
只是让他观摩了一场用刑的详细过程,这家伙心理防线就崩溃了。
他是受上司嘱托,亲自来押运一批私盐。
说起来也好笑,
尤拔世贩私盐,竟然是绕开几大总商的独走行为。
目的是为了自己敛财。
把两淮盐场出产的官盐,漂没。
以洪灾,龙卷风,海潮各种理由,报减产,然后拿到邻省去卖。
如果这些事写进折子里,乾隆看了一定会疯。
因为历任两淮盐运使,就没一个干净的。
本以为尤拔世是个好奴才,忠心为主子办事的孤臣。
结果,这位孤臣,
也在拼命的挖大清的墙角。
两淮盐业,那可是大清的唯一机动财源。
乾隆的每一次征讨,
背后都是两淮的盐业税,和盐商的捐输撑起的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