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百度 > 第六十三章(第1页)

第六十三章(第1页)

后世人拿纸来当钱用?

刘彻看纸的目光已经不一样了,要知道这会儿大汉可只有他掌握了造纸术。

要是替代半两钱,岂不是省略了以后出现的五铢钱?

他现在急切想知道,后人是如何操作!

这个问题,宋朝人是经过深度思考,可换成拿来主义的明朝人变成了一个怎么也想不透的问题,纸拿来刷上图案怎么就能当做钱来用?

这一点朱元璋深有体会,他只知道元朝时就有纸钞,纸就是能拿来当做钱用,朝廷缺钱也无妨,放开了印就是,可是纸钞为何不断贬值,这是个连他也捉摸不透的问题。

此时朱标已经赶入宫中,朱元璋将他招呼到一边,父子俩一同上这门经济课。

前面说过纸钞的诞生是铁钱的兑换券,也就是说纸钞面值多少就有多少铁钱、铜钱作为备用金。这个时候是不必担心纸钞贬值问题,因为随时可以拿来兑换铁钱、铜钱。

光幕出现元朝不同时期的纸钞,轻缓的音乐跟着响起。

可随着这种兑换券被宋朝朝廷认定合法,印刷权利也转到朝廷手里,宋朝朝廷发现,兑换券便利完全可以当做法定货币来使用,只有一小部分人才会拿着兑换券来兑换备用金,大部分人还是直接使用兑换券交易,这就导致一部分备用金可能用不上,这时候宋朝朝廷认识到发一万贯钱只准备三分之一的备用金就可以,这也就是初步的超发。

随着兑换券大量流通,这个时候宋朝朝廷已经认为纸钞完全可以当做法定货币来使用,没必要再有备用金,但是需要再准备一些铜钱用来回收市面上的纸钱,防止纸钱泛滥出现贬值。

这个设定有毛病吗?完全没毛病,因为纸钞的便利,令宋朝的商业繁荣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端,哪怕后来的元明清都未再重现这份繁荣。可问题是,随着国力衰弱宋朝出现钱荒,已经无力回收纸钞保证纸钞能够健康良好运转。

到了元朝,吸收了宋朝纸钞依托铜钱制的失败经验,元朝将纸钞的锚点定在了金银和丝绢等实物上。

元朝的各时期货币出现在光幕上。

经过两宋、金开垦,汉人已经接受纸钞流通,作为新生贵族的蒙古人并不认同纸钞地位,仍然追逐金银,元太宗窝阔台虽然下令印刷纸钞,不过流通不广,到窝阔台死后才过去两年,纸钞发行权利已经降至地方,也就是各道印各道的纸钞,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每个省都印属于这个省的货币,这种纸钞有些依托于丝绢有些依托于金银,因为锚点不同,无法相互兑换,也就是自己内部玩,不能出各道地盘。

为了改变这种纸钞割据乱象,元朝朝廷又设定了银钞相权,由中央发行“中统钞”,这也是银为本位可施行兑换的双货币流通,也就是民间可以拿钞换银,银换钞。

可惜蒙古时运不济,蒙古不到百年史基本上就是半部修黄河史,这条流淌了几千年的黄河再次出现了泛滥。再加上打仗和

自然灾害,导致朝廷准备的备用金不断挪用,到后期朝廷无力兑换。

无力兑换会出现什么后果?市面纸钞一直增加,纸钞泛滥就会出现贬值,毕竟人心里金银铜等贵金属才是不贬值的钱,纸钞就是一张纸。这时候能换金银的换成金银,不能换得也尽量藏着铜钱金银使用宝钞。

纸钞不断贬值,人手里的财富也跟着贬值,原本一顿饭可能知道一贯纸钞,纸钞贬值后这一顿饭可能涨到十贯二十贯,这还不算结束,纸钞贬值怎么办?

宋朝人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交子”不行改成“会子”,蒙古人也这样干的,抛弃不断贬值的“中统钞”,改成新钞“至元钞”,当然禁止“中统钞”流通,不代表百姓手里的“中统钞”就成为废纸,这些“中统钞”需要换成“至元钞”再使用,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中统钞”兑换成“至元钞”还是原来的价值吗?

所有人心头都浮现了一个答案,不会。

很简单,这个时候的“中统钞”已经贬值过了。

本来能买一头牛的“中统钞”换成“至元钞”只能买一只鸡,这时候国家已经限制纸钞兑换金银,买金银,相当于逼迫人持有纸钞,显然无形中百姓手里的财富贬值了,而这种换钞的把戏元朝足足玩了三次,相当于变相从民间劫掠了三次财富。

玩到最后当然玩不下去了,国家朝政制度崩溃,激起民变,也就有了各地红巾军起义,也有了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出现。

朱元璋沉默下来,他幼年时家里就为地主种地,他爷爷那辈还能养活儿子,到了父亲这辈连儿子都养不起,他才因为饿肚子跑去当和尚。

以前虽然知道是变钞引起,却稀里糊涂不明所以,原来家里的财富就是这样被无形掠夺走,他又想到如今一片乱象的宝钞,心里很沉重。

因为不断打仗,宝钞一直在超发,他是不是走上了北元老路?

纸钞到了明朝,朱元璋发行大明宝钞,他知道宝钞的发行制度吗?清溪打赌,他是不知道的,他只是延续了元朝的做法。

不过这也怪不了朱元璋,从金朝开始,中原铜矿抵挡不住千年的开采,铜矿匮乏,而金银在华夏大地本就是稀缺金属,没有铜钱作为主流货币,只能使用纸钞,蒙古最开始是流通铜钱金银,可惜只维持了几年就因为条件限制不得不改为纸钞。

明朝建国也面临这一窘境,不过明朝也很幸运,随着郑和七次下西洋,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华夏,挽救了明朝岌岌可危的财政问题,可惜还是挽救不了崩溃的大明宝钞。

光幕出现了几张彩绘,明朝宝船抵达西方国家港口的图案。

现在再回头来看,大家应该明白纸钞为何能当做钱来用了,因为国家赋予了信用,纸钞就是国家的信用货币,一旦无力兑换,国家会遭遇信用危机,民间对纸钞信任产生怀疑,纸钞自然会大幅度贬值,发展到后来被抛弃,这个时间其实不长,也就几十年时间。

彩绘消失,

光幕变成白色,出现了信用两个字。

国家信用一词首次出现在古人耳中。

听着有点怪。

再听听,好像有点领会了。

只是元朝因为军费、天灾,加快了信用货币被抛弃的进度。

光幕出现一表格,列举了元朝短短几十年经历的战争和自然灾害。

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基本上除了打仗就是治理黄河。

不过在朱元璋在位期间,大明宝钞虽然不能兑换金银,还是可以拿来缴税,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宝钞价值,可是经过元朝的不断变钞,百姓已经对手里的宝钞不那么信任,再加上当时还有铜钱一块流通,铜钱是实物不会贬值,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当然是藏着铜钱,使用不断贬值的宝钞。

这跟宋朝出现钱荒一样,大量铜钱被藏匿,无形中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变少了,铜钱变少再次出现钱荒,无钱可用就得发行纸钞,纸钞一多又会贬值,简直是进入了死循环!

朱元璋头痛,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难道就没有完善之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宋朝出现钱荒是因为宋朝经济繁荣,周边国家跟宋朝贸易,随着贸易往来,宋朝的铜钱进入这些国家,宋朝的铜钱远比当地国家铜钱□□,自然而然代替本国货币,大量铜钱外流,又加上本土铜钱隐匿,令宋朝几次出现钱荒,不得不使用纸钞,这也是元明两朝的痛点。

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就头痛过钱少,后来追寻过原因,只知道宋朝开始中原的铜钱无端端少了,元朝也出现了钱荒。

他一直不知道这些钱去了哪里,甚至怀疑是不是被人带入地下,现在才知道钱去哪里了,恐怕带去地下的只是一部分,周边几个国家共同吸血,宋朝哪怕铸造再多的铜钱也扛不住!

很快他又注意到天音所说少了后面的清朝,思索了一下很快联想到大明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一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