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历代王朝存在的时间 > 第18章 寒食节习俗的来源(第1页)

第18章 寒食节习俗的来源(第1页)

重耳到了秦国以后,秦穆公对他极尽礼遇,还将五个宗室女子送给重耳,其中还包括曾经嫁给晋怀公的怀嬴。重耳此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与秦穆公年龄相仿,耻于娶他的女儿为妻;更何况怀嬴是重耳侄子的妻子,如果娶了她就是叔夺侄妻,更加于礼不合,因此不愿意接受这桩婚姻。

大夫胥臣劝他说“您到秦国来是打算寻求秦国的援助,回去将晋国从圉手中夺回来,今日夺了他的妻子又有何顾忌呢?况且今日我们为了回国而到秦国来,已经十分没有面子了,何必因为拘泥小节而放弃目标呢?”于是重耳便娶了怀嬴。

一次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狐偃说“我不如赵衰言辞敏捷,请带赵衰去赴宴把。”席间,重耳吟诵了《诗经》中“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诗句,表示自己对秦穆公的仰慕之情。秦穆公则吟诵记叙周宣王当年北伐玁狁事迹的《诗经·六月》一诗,暗示自己愿意支持重耳回国即位,让他有机会辅佐天子、匡扶王室。赵衰听出了秦穆公的言外之意,立即以重耳的口吻说“重耳拜赐!”重耳也降阶以稽之大礼拜谢,秦穆公也降一阶回礼,赵衰又代重耳说“国君以辅佐天子的大任勉励重耳,重耳岂敢不拜!”

秦穆公见重耳对自己如此恭敬,又懂得感恩,应该不会像晋惠公父子那样忘恩负义,于是便决定送重耳回国。而且晋怀公即位以后,在晋国很不得人心,他担心重耳在外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便命令追随重耳在外的大臣们的家人将他们都召回来,否则就杀其全家。重耳的外祖父狐突不愿意召回狐毛、狐偃两个儿子,并且说“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2,何以事君!”坚持不肯召回二子,就被晋怀公杀害了。

狐突在晋国是地位崇高的老臣,公子申生、重耳和夷吾都是他的外孙,而且狐突是为大义而死,众大臣都十分悲愤,更加与晋怀公离心离德,希望重耳能够回国。大夫栾、郤等人听说重耳到了秦国,都暗地里派人来劝重耳带赵衰等人回国,并且答应在晋国做内应。

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秦穆公亲自率军护送重耳回国。到了黄河岸边,秦穆公分一半人马给重耳,自己留一半人马在黄河西岸接应。上船的时候,公子重耳的随从把流亡时用的物品全都搬到船上,一样也舍不得扔掉。重耳见了说“我回去做国君,要什么有什么,还要这些破破烂烂的干什么?”说着吩咐人们把旧物都扔在岸上。

重耳的舅舅狐偃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十分难过。他想,公子未得富贵,先忘贫贱,将来怎么会是个好君主?于是,他捧着自己的玉璧对重耳说“如今公子过河,对岸就是晋国。你内有大臣,外有秦国,我就留在这里吧。”

重耳一听,十分诧异地说“我全靠你们帮助,才有今日。大家在外面吃了十九年的苦,现在回去,有福同享,你怎能不回去?我又该如何回报您呢?”

狐偃说“我这么多年来追随您巡游天下,犯下的过错无数,我自己都知道,您更是看在眼里。以前公子在患难之中,我还有些用处,现在公子回去做国君,自然另有一批新人辅佐。我们就好比这些旧物,不仅破旧不得用,更会让您想起以前的苦日子,还带回去做什么?”

重耳听了,知道狐偃等人这么多年来为了督促自己四处求援,做了不少像强带自己离开齐国那样的事,他们这是担心自己即位以后因为之前的旧事施加报复。于是重耳诚恳地说“所不与舅同心者,有如白水!”然后将玉璧扔到了黄河之中,狐偃这才放心地随重耳过了河。

重耳带领秦国的军队进入晋国境内之后,晋怀公也慌忙派出了军队进行抵抗,然而大家都知道这是公子重耳回国了,谁也不真心抵抗。于是大军势如破竹,逼近国都,晋怀公见大势已去,便逃走了,后被重耳派去的人杀死。

晋怀公死后,重耳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国君之位,史称晋文公,此时重耳已经六十二岁了,他四十三岁逃离晋国,历经十九年艰辛的流亡生涯,终于再一次光明正大地踏上了故国的土地。

晋文公虽然已经即位,但还是有一些忠于晋惠公和晋怀公的势力遗留下来,其中就包括晋惠公和晋怀公当年的宠臣吕甥、郤芮。他们担心晋文公会清算他们这些旧臣,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晋文公的宫殿中放火,然后趁乱杀死晋文公。为了加大成功把握,他们还找来了当年晋献公派去刺杀重耳的一位刺客寺人披一同商议此事。谁知寺人披并不看好他们的计划,随即就去求见晋文公报告此事。

这个寺人披当年奉命去刺杀重耳,晋献公命他三天到,他两天就到来,结果重耳来不及逃跑,被他追上斩下了一只袖子,几乎送了性命。晋文公还记得这个仇,因此不愿意见他,还派人去骂他“当年献公命你去杀我,给了你三天时间,结果你两天就到了,虽然这是国君的命令,但你也太急不可耐了吧?你斩下的袖子还在呢,你还是赶紧走吧。”

寺人披笑了,他说“遵从国君的命令是自古有之的制度,除掉国君厌恶的人,身为臣子,唯当尽力而已。管仲当初辅佐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国君之位,并用箭射齐桓公,但齐桓公仍然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如今您既已即位为君,臣自当全心全意侍奉您,如果您一味追究旧事,那么曾经对不起您的大臣太多了,又岂止我一个?”

晋文公听侍者传了寺人披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便召见了他。于是寺人披将吕甥、郤芮的阴谋告知了晋文公。晋文公悄悄地找到秦穆公商议此事,二人计议已定,便依计行事。到了寺人披所说的日子,晋文公的宫殿果然燃起了大火,吕甥、郤芮趁乱进入宫殿寻找晋文公,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们一路追索到黄河岸边,秦穆公早已设下埋伏,将他们一举擒杀。

此一役,晋文公清剿了晋惠公父子的残余势力,也震慑了心怀不轨的大臣们,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事后,晋文公将五位嬴氏夫人迎回了国内,秦穆公还留下了三千卫士给晋文公,帮助他稳定国内局势。

在晋文公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中,追随他的不仅有狐偃、赵衰等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能臣,还有一位因为忠心事主、不羡荣华富贵而名留青史的贤臣介子推。

重耳自从离开晋国,走上流亡道路,就过上了朝不保夕、性命堪忧的生活,先是他的父亲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连续派刺客追杀他。晋献公去世后,晋惠公回国即位,为了消除重耳这个争夺国君之位的隐患,继续派人追杀重耳。不过由于有一众贤臣追随重耳,重耳的母国狄国距离晋国又很近,重耳到了狄国以后,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

但是狄国毕竟非久留之地,经过商议,重耳率领一众臣子,带着在狄国十二年积攒的财富,离开狄国继续拜访各国,寻求支持。他的这些财富就由一位名叫头须的侍臣负责保管,谁知头须竟然趁人不备卷款私逃,偷走了重耳所有的财产。当时重耳一行人正走到卫国,穷困潦倒的重耳去向卫文公求援,然而卫文公记恨晋国曾经得罪过卫国,将重耳拒之门外。

重耳等人失去了全部的财产,甚至找不到食物,饥肠辘辘地就被赶出了卫国的国都。后来重耳一行始终找不到食物,几乎要饿死在卫国了,介子推为了保全重耳的性命,便毅然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了。重耳这才活了下来,从而有机会在日后回到晋国即位为君,成就一番霸业,这就是在历史上着名的“割股啖君”的故事。

介子推虽然对重耳忠心耿耿,但是他自己并非爱慕虚荣、追求权势之人,他为人孤高清傲,为人处世不太圆融,在追随重耳的一众大臣中也并不突出。经过多年的奔波曲折,重耳终于得到了秦穆公的帮助,愿意派兵护送他回晋国夺取国君之位。到了黄河岸边,一路追随重耳的宠臣,重耳的舅舅狐偃担心自己回国以后的命运,于是向重耳献璧求去,以此试探重耳的态度。

介子推见了心中鄙夷不已,冷笑着说“上天护佑公子,因此公子才有今日,狐偃却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用献璧求去来要挟公子,这实在是不知廉耻之举,我不愿意与你们这些人继续共事了。”于是便离开了重耳等人,自己隐居起来。

重耳做了国君之后,为了安抚人心、稳定局势,采取了一系列惠及百姓的利民政策,同时大肆赏赐跟随他流亡的大臣们和帮助他回国的有功之臣,其中功劳大者得到了封邑的赏赐,功劳小者也得到了尊贵的封爵。但是此番封赏并没有遍及所有的有功之臣,不久之后周襄王因为其弟大叔段作乱之事被迫逃到郑国,并且向晋国告急请求援助。晋文公想要派兵去救,又担心自己即位不久、局势不稳,一旦亲自带兵离开晋国去平乱,晋国会再次生内乱。

于是晋文公再次大赏跟随他流亡的大臣,让他们替自己守护晋国。见到当初的一众随从之臣都得到了赏赐,享受了荣华富贵,曾经监守自盗,偷了晋文公所有财产逃走的头须也回来见晋文公求官。晋文公记恨他当初的背叛害得自己差点饿死在卫国的郊外,因此很不愿意见他,但如果贸然拒绝,又担心此事传扬出去寒了一众从臣之心。于是晋文公派人去告诉他自己正在洗头,不方便戴好冠带接见他。

头须听了以后灵机一动便请人回禀晋文公“洗头的时候头朝下,心也反了过来,不见我自然是应当的。当初国君流亡在外,留在晋国之臣是为国君守护社稷,追随国君在外的是牵马坠蹬的仆从,国君又何苦独独怪罪留下来的人呢?您身为国君而仇视我一个普通人,恐怕担心忧惧之人会很多。”

晋文公听到头须暗暗指责自己忘恩负义,甚至将自己厌恶他的个人情绪,上升到了国君仇视所有当初没有追随自己流亡的大臣这样的群体对立,担心这样的言论传扬出去会动摇人心,于是只好接见了头须。见到晋文公以后,头须告诉晋文公自己当初带了所有的财产离开,其实并不是背叛他,而是用这些钱财到各国去结纳权贵,为他寻求援助。晋文公听了虽然仍然对头须十分不满,但也不得不就势封赏了头须。

后来一位当初追随晋文公的仆从壶叔听说头须这样在危难之中背叛主人,将重耳推入绝境之人竟然也能得到封赏,而自己却始终没有得到封赏,于是心中愤愤不平。他找到晋文公问“您回国以后已经三次赏赐群臣,却始终没有赏赐臣,请问臣有何得罪之处吗?”

晋文公赏赐了头须已经十分不满,现在见一个区区仆从也来请赏,于是冷冷地说“那些以仁义引导我、以德惠劝谏我的大臣们,我以上等的赏赐封赏他们;那些殚精竭虑辅佐我,用行动帮助我回国即位的大臣们,我用第二等的赏赐封赏他们;那些为我冒生命危险冲锋陷阵的大臣们,我用第三等的赏赐封赏他们;如果只是努力地侍奉我,却对于我改正缺点毫无助益的大臣们,我用下等的赏赐封赏他们。所以我虽然三次大赏群臣,却至今没有封赏你。”

由于介子推已经退隐,所以并没有在历次的大赏群臣中得到封赏,他自己也不屑像壶叔和头须那样去求赏求封。介子推对他的母亲说“当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活到现在的只有当今国君。惠公、怀公不能安抚人心,被国内诸臣和各国诸侯所厌弃。承受上天之命主持晋国社稷的除了国君还能有谁呢?国君即位,实在是上天的庇佑,而这些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偷别人的钱财,尚且要被人指责为盗贼,何况将上天的功勋据为己有呢?群臣将罪行认作是义举,国君也因为他们的奸诈之行赐予奖赏,这样的国家,实在难以住下去了。”

介子推的母亲说“你为何不去求见国君?否则你死之后,谁人能够明白你?”介子推说“知道那样做是错的还要去效仿,就错得更厉害了,我不能与那种人同流合污。”他的母亲又说“那你至少让国君了解你的想法。”介子推说“去表明心迹就像是在身上画花纹,我要隐居起来了,又何必在身上画花纹呢?那是追求显达的做法。”于是介子推就带着他的母亲隐居了起来,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后来有人同情介子推的遭遇,更佩服他的高洁,便写了一封信挂在宫门上“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所见处所。”晋文公见到以后,说“这是在说介子推了,我当时忧虑王室,没有来得及封赏他。”于是命人去传召介子推,可是介子推此时已经隐居到了绵上山中,于是晋文公便将绵上山划给了介子推做封地,取名为介山,并且说“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介子推隐居之后,晋文公亲自到绵上山去请他出山,谁知介子推坚决不肯。于是有人建议晋文公放火焚烧绵上山,用大火将介子推逼出来,不知出于何种心理,晋文公竟然同意了这个用火攻来“请”人出山的主意,果然派人放火烧山。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倔强的介子推还是没有出来,后来才现他们母子二人已经被烧死在山中了。

晋文公对自己愚蠢的行为害死了介子推感到十分后悔,于是厚葬了介子推母子,并且下令以后每年的介子推忌日禁止生活,人们只能食用冷的食物,这个习俗流传了下来,就是后来的寒食节。

喜欢历代王朝更迭请大家收藏历代王朝更迭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