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蒸出來的三百多個包子,連七點鐘都沒有撐到,不到一個小時,就被人哄搶了個乾淨。
就這樣,還有一些排隊的客人沒有買到,眼巴巴地盯著蒸鍋里那幾籠包子。
此時還不是上班的高峰期。
馬桂香坐在操作間裡,一邊手腳不停地的包著包子,一邊懊悔地想:
失策了,昨天她就不該覺得小冉準備的肉餡太多。
就現在的這個景象,兩盆肉餡估計都不夠賣的。
不過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九點不到,金冉冉昨天提前準備好的肉餡都用光了。
十分抱歉的送走剩下幾位排了隊卻沒有買到包子的客人後,馬桂香和李衛國看向對方的眼神里,寫滿了震驚和不敢置信。
馬桂香甚至都顧不上活動一下自己酸疼的肩膀,她激動地拍了拍丈夫的胳膊:「賣光了!全賣光了!」
這一早上他們都快忙昏頭了,毫不誇張的說,那真是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
原本李衛國他們還想著自己能抽空吃點包子墊墊肚子呢,沒想到最後這包子竟然全賣光了。
別說是包子了,就連包子皮都沒有剩下的。
李衛國只覺得這一早上跟做夢一樣。
原本他還能在心裡算著,自己賣了多少個包子,收了多少錢。
等到後面忙起來後,李衛國就分不出心神想這些了。
這一早上,他都重複地做著同樣的事情。
給客人裝包子,給客人裝包子,遇到給現金的客人,就把手套摘下來,找錢給對方,然後帶上手套繼續給客人裝包子……
最後李衛國只隱隱記得,他們大概賣了二十幾蒸屜的包子。
最開始的十屜包子賣完後,馬桂香又手腳不停地包了許多了,反正只要她那邊包好兩三屜後,李衛國就立刻抬到蒸鍋里蒸上了。
如此反覆,他也不記得自己後面蒸了多少輪包子了。
不過這也很簡單,算一下店裡今天的收入,大概就能知道賣了多少個包子。
別看李衛國之前只是一個拾荒老人,他可是有小學文憑的,算帳自然是會的。
放在現在,你只有小學文憑嗎,那是用來嘲諷人的。
但是李衛國出身在六十年代的農村,在他那個時候,民眾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
加上那個時候農村都靠掙工分吃飯,很多小孩子在學校讀個一兩年,粗粗識得幾個字了,就輟學回家了。
像李衛國這樣一直念完小學的,那可謂是少之又少的。
店裡本來就買了計算器,馬桂香和李衛國把捲簾門往下一拉,就坐下來算起了帳。
其實現在算帳很簡單,客人掃碼付款的每一單,都會自動計算出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