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扯着嘴角,佯装起来,“……啊,李哥。是你啊!”
“我怎么记得,当初我第一回就是找的李哥啊,就是李哥当时不出来,我这卤干也没地方送啊,只好送到这边来没想到人家一眼看中就给我们定下了。”
“你……”
“我……我一会儿还要继续送货,先走了李哥。”
贺晏随即将人抛在身后,往沈记食肆送,独留李采买一人在原地咬牙切齿。
送完货贺晏又去集市口的书吏那租了一个河灯会附近的摊位。
“哥,这是我们摊子的吃食,赏个脸尝一尝,给个建议?”贺晏笑着喊道。
他也不是胡乱就喊的,有的书吏架子端得很厉害,这种人是不能随意喊哥的,你喊他官爷了他得爽死。
眼下这个书吏看着没比他大多少,据他的观察,这位哥不仅不端架子,还很爱和租摊子的百姓闲聊。
果不其然,书吏收下了。
“越靠近莲花河,摊位越贵哦,眼下没剩几个了,后面的倒是剩不少。”
说是莲花河,其实便是特意挖了一条两三米宽的小河流,从埠头上游引入河水,再中途经过西门不远处,几十米长的小河流还有几座桥。
百姓只需要从河边许下心愿放下河灯,河灯便会顺着河流远去。
而离莲花河最近的摊位便是在西门外的两排摊子,摊位基本都在一钱左右,这些摊子多是被租来买卖各种各样的河灯。
吃食的摊子多是在城里面。
放完河灯,大家伙就会从西门直入,因此西门附近的摊位也不便宜。
收了人的东西,书吏自然不是白要的,他将各种摊位都解释清楚。
知道他是卖卤干的,便说,“那你便要这个位置吧?旁边一个是卖饮子的,一个是馄饨摊子,和你的摊子有些相合。”
贺晏眼前一亮,“那便要这个。”
“三十文。”
书吏将贺晏给的三十文点清楚,而后在给了他一个牌子。
贺晏笑着将木牌收好,“谢谢哥。”
等贺晏办完事情回来后,摊子的豆制品已经卖了大半去,他们本就没有做很多,想着快些卖完,多些功夫休息。
余晓月在招呼客人,贺晏便将牌子递给余满,问他,“你和王大哥说了吗?”
“说了,王大哥明日还出摊,如果明日有客人过来他就会帮忙解释的。”
俩人决定干完今日休息两天,当然不是彻底不卖了,只是不过来摆摊,贺旭那边的一百二十斤还是要做的。
“成,牌子你收好。”贺晏坐下歇了会儿,又和熟客聊起来。
边聊边解释未来两日不出摊的事情。
摊子一扫而空后,三人很快便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