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红楼梦 宝鉴 > 第43章(第1页)

第43章(第1页)

那年宝玉真实年龄八岁,(至于作者为何安排宝玉这麽小就经人事,后面再解),袭人比他大两岁才十岁,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袭人是贾母大丫鬟,黛玉初来时带的雪雁十岁,贾母还嫌太小,怎会把才九岁的袭人称为大丫鬟。

作者不算写书,光批阅就十载时间,怎会犯这麽明显的疏漏,显然是有意设定。

袭人的真年龄和宝钗一样,比宝玉大六岁,这样宝玉去袭人家中时,碰到的红衣少女十七岁。

这一年宝玉十二岁,袭人比他大六岁,是十八岁,正好比十七岁大一岁,所以称那红衣少女是两姨妹子,丝毫不差。

这里作者其实在嘲讽袭人(万贞儿)装嫩,假装她也是不懂人事的年龄,才和宝玉行云雨情。

袭人的假年龄比宝玉大两岁,宝玉八岁时,她十岁,那麽到尤二姐死那年,宝玉十四岁,过了六年。

所以到尤二姐死那年袭人十六岁,则袭人假属相也属龙。

袭人与黛玉同日降世,她和宝钗同属龙衣人,是模仿黛玉的耗子精。她模仿黛玉为贤士劝谏,也是东施效颦。而宝钗为了偷窃宝黛的婚姻。

晴雯真实年龄同样比宝玉大六岁,她的假年龄在《芙蓉女儿诔》中,作者谎称其十六岁,前一年秋桐十七岁属兔,则晴雯假年龄比她小两岁,属蛇。

蛇性淫,所以王夫人说晴雯是“水蛇腰”。

总之书中人物真年龄是真相,假年龄是喻义。

宝钗、袭人、晴雯的真属相属鼠,假属相分别为龙、蛇,所谓龙蛇之变,都是偷天换日,摇身一变的耗子精。

屈原常以君王为知己,盼有良媒互通心意。

他在《九章》中写:

“惸茕独而不群兮,

又无良媒在其侧。”

意思是我孤苦零丁卓尔不群,又没有好媒人在身旁。

他一心一意对待君王,却无人传达心意给君王之意。

这意思正与黛玉的牙牌令“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可惜宝钗解之为淫,还用自己曲解来教育黛玉,让黛玉错以为她诚心以待。

书中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回,是黛玉初露锋芒之时。

黛玉同时对觊觎宝玉的薛姨妈和宝钗,以及惯爱挟制宝玉的奶妈左右开弓,让双方都落败于她的言辞锋利。锋芒毕露,却又不失体统礼貌。

她针对薛姨妈、宝钗,是认为她们心里藏奸,这个黛玉日后也明白告诉过宝钗。

她对付李嬷嬷是因为她就代表袭人和晴雯的奶妈团体,玩弄权术。

正如史书上说宦官内侍,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下雪了,宝玉本来要走,李嬷嬷却代薛姨妈留下了宝玉。

宝玉的奶母李嬷嬷便说道:“天又下雪,也要看时候儿,就在这里和姐姐妹妹一处玩玩儿罢。姨太太那里摆茶呢。……”

席间又多次挟制宝玉,与薛姨妈互为表里,黛玉表面上撺掇宝玉对抗李嬷嬷,却也是借李嬷嬷敲打薛姨妈和薛宝钗,不让宝玉听其摆布,受其迷惑。

黛玉的劝谏和袭人、宝钗的劝谏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东施效颦,实为吃醋,为自己争夺专宠和利益,又一只僞装成香玉的耗子精。

袭人因宝玉一大早跑去黛玉房中找黛玉和湘云,心中不悦,回来后讥讽挟制宝玉,说让别人伺候宝玉好了,酸味直沖天灵盖。

宝玉气闷,以给四儿改名回击

又命四儿剪烛烹茶,自己看了一回《南华经》。看到《胠箧》里的一段话,心生玩世不恭的出世之心:

胠箧的意思就是打开箱子,后来成为偷盗的代名词。影射袭人这起耗子精偷盗。

这篇文秉持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意思就是别人想偷你的珠宝,你把珠宝都锁在一个箱子里,结果方便盗贼整箱偷走。

进而引申到治理国家,有了圣人,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正好方便偷国大盗,不仅偷走国家,连法度都偷走了。

所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结论就是把一切都人为赋予意义的东西都毁了,无为而治,天下人才能回归本心,人人都拥有智慧。

宝玉看了以后,趁着醉意写了一段文字,意思如下:

把袭人和麝月都焚散了,闺阁里才人人都能劝谏,毁掉宝钗的仙姿,黛玉的灵窍,没有了情意,那麽闺阁中的美恶就类似了。每个人都可以劝谏,就没有分离的忧虑了;毁掉仙姿,就没了恋爱之心;使其灵窍成灰,就没有才思之情。宝钗、黛玉、袭人、麝月这些人,都张开罗网深挖陷阱,所以迷惑缠陷天下人。

从这段话,可以很明白的看出,作者给宝钗和黛玉定位的不同,宝钗就代表以美色迷惑君王的妖妃,宝玉对其有爱恋之心,而黛玉是有才思的臣子,宝玉和她有知己之情。

黛玉的名字应该是典出杜甫的《阆水歌》,里面有一句:

“嘉陵江色何所似,

石黛碧玉相因依。”

石黛为山,碧玉为江水,合起来就是江山。

黛玉刚来贾府时,和宝玉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类似君王与臣子两不相疑,忽然来了一个宠妃,时常进献谗言,致使君臣离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