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div>
走进这座崇永坊的宅子,李善有些好奇,他对历史细节一知半解,但记得古代宅院大门后应该有一面照壁的。
没想到如此普普通通,进门左侧是两间矮小的小屋,右侧看模样是厨房,正面是正堂,看这造型,李善都想到四合院了。
王仁表和妻子李氏迎上来,朱氏、李善登门行礼,双方客套寒暄后进了正堂。
角落处有火炉,小小桌案上摆着各式器具,李善一时也看不懂,一旁的王仁表低声说:“稍候片刻。”
今日正式立约,李善是代表东山寺而来,王仁表特地让岳家稍迟抵达,以示区别……在唐朝,其实高门大户、世家大族都涉身商业,但绝不会亲自行商,以免遭人讥讽,有碍仕途。
李善左右看看,家具半旧,无奴仆侍候,连妻子都要出面迎客,虽说这代表通家之好,也因为登门客人有女眷,但对比起世家子弟的身份,实在有点寒酸。
李善回想了下,嗯,装潢比平康坊那几家青楼差多了。
片刻后,李氏端着盘子过来,盘上放着两个碗,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令李善不由皱眉。
“李兄勿怪,寒舍如今未有好茶。”
听到王仁表这句话,李善才明白过来,这就是唐朝的茶汤,据说里面会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煮沸后趁热饮用。
“谢过嫂夫人。”
王仁表笑道:“今日倒是运气,两碗都咬盏了!”
“郎君……”李氏脸上笑容有点涣散,“是朱娘子调的。”
唐朝烹茶,讲究茶沫与茶器边缘相凝而不溢出,这就是咬盏,茶艺高者才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成功。
李善细细看了看茶碗,无语了,有点像高沫啊,呃,就是茶叶筒最后留的那点碎茶泡出来的茶沫。
朱氏笑道:“岭南饮茶,只以采摘下的茶叶煮沸饮用,烹茶手艺已十年不用,今日连连咬盏,实在运气。”
如此手艺,必是世家传承,王仁表想起前几日在朱家沟,朱氏脱口而出父亲王裕尚同安长公主一事……
面对王仁表投来的询问眼神,李善无言以对,我也不知道啊,只能拿起茶碗抿了口。
这味道,绝了!
要不是有人在,李善能吐个天女散花!
什么茶如人生,五味俱全……你来尝尝再说这种狗屁话。
“好茶,好茶。”李善面色有点苍白,心想今晚回去不会闹肚子吧?
王仁表大大喝了口,不由赞道:“叔母这茶艺,也就前些年作客南安郡侯府邸时可堪比拟。”
李善自然是听不懂的,朱氏想了会儿才试探问:“是北周河北壮公之孙?”
王仁表神情更是古怪,点头向李善解释了几句,所谓的南安郡侯是如今随李世民出征河北的张琮,其母出身扶风窦氏,其祖母信都公主。
“其妻长孙氏。”朱氏笑道:“长孙家历代家族均喜饮茶,所以出阁女均擅烹茶,一时传为佳话。”
“长孙氏?”李善呃了声,“据说秦王妃……”
“是啊,他和秦王是连襟呢,其长子武德二年成婚,当时我代家父恭贺,有幸饮了碗茶汤。”
李善心头惊呼,牛逼啊,这是重点人物,敲黑板,要记下来。
扶风窦氏,这是圣人李渊的妻族,信都公主是唐太祖李虎的的女儿,李渊的姑姑。
也就是说张琮和李渊是表兄弟,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也是表兄弟,而且还是李世民的连襟!
虽然关系有点乱,但背景可真够扎实的。
闲聊了一阵,除了只沉默的李氏之外,其他三人都暗暗心惊。
李善和王仁表都诧异于朱氏对朝中官员了解的详细程度,普通官吏的妻女都远远不及。
而朱氏诧异于儿子李善对某些人物的特别关注,比如秦王府中名不见经传的房乔房玄龄,比如东宫的太子洗马魏征。
李氏又捧着茶碗上来,轻声道:“夫君,今日午食不如就在东市……”
王仁表神色有些不渝,还没等他开口,朱氏抢先道:“此时定席,只怕已经晚了,无需出门,大郎已经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