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走曹操来看,定个叛国罪是不冤枉的。但是关羽真的背叛了刘备,背叛了襁褓中的蜀汉国吗?
没有,绝对没有。
也就是说,关羽根本没有犯罪的动机。
也就是说如果一定要追究关羽的罪责,可能是一个过失犯罪。
第二,杀了关羽,对于刘备诸葛亮以及对未来的蜀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个应该不争论吧。关羽人才难得,而且对蜀汉忠心耿耿,数十年兢兢业业镇守荆州,为蜀汉守住下三路,北据曹操,东抗吴兵,为蜀汉输送钱财人才。可以说关羽五虎上将之首并无靠他与刘备的私人关系和公司初创元老的资历。
所以,关羽不该杀,不能杀,杀关羽一定是刘备和孔明自己在作死。好在刘备和孔明都没有作死,最终没有杀关羽,甚至都没有追究他的放走曹操的责任。
另外,我们来看看曹操该不该被杀。
华容道曹操遭遇关羽,本是死路一条,赤壁之战的次年就是曹操的周年。
但是他遇到了关羽。
关羽放走了他。
其实如果我们站在刘备的立场想想,这个时候,曹操是杀不得的。
第一,杀了曹操,必将遭遇曹操集团的疯狂报复。
而这个时候,凭刘备
的实力,如果曹氏集团全力以赴,我敢说,刘备坚持不了半年。何况,曹操的接班人绝对不是善类。如果关羽杀了曹操,这笔债,曹操集团应该不会隐忍超过一个月。也就是曹操尸骨未寒之时,刘备集团应该也是热血流尽之时。当然刘备集团有些人有机会成为曹氏集团的一员,但是刘备关羽孔明是没得这个资格的。
政治斗争,从来不是杀一人可以完全胜利的。
第二,按赤壁之战后的战略格局,这个时候也不能杀曹操。
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了大量的军队和物资,元气大伤。此后,曹操肯定不得不调整战略,将主要精力放在北方的统治和防御上,短时间不会继续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赤壁之战中,孙权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此后,孙权在江东的统治必定更加巩固,并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一股非常重要势力。
而刘备虽然是赤壁之战的胜者,其实实力最为羸弱,这个时候,绝对不是树敌的时候,特别是不是解死结的时候。他的战略方向应该是避重就轻,左右逢源,暗中发展自己,以期在曹孙二个庞然大物之间的夹缝中获得生存。
从这一点来看,刘备诸葛亮有故意放走曹操的嫌疑。
如此看来,诸葛亮让关羽放走曹操并非简单的送人情之举,更是政治上的明智之选。在政治博弈的舞台上,这时候曹操还是主角,杀了曹操,东汉末年三国演义的戏码就玩不下去了。诸葛亮深知,放过曹操不仅能缓解曹操的仇恨,还有可能赢得曹魏内部的一些支持。这是在给未来的蜀汉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更为宽松的国际外交环境。
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又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借关羽之手放走曹操,是明显给曹操一个暗示:丞相,我们送你过去,我们派关将军送你,规格够吧?
而放走曹操,也为关羽提供了守荆州的最大资本——北方没有死敌。关羽在三国早期的政治棋局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刘备诸葛亮基于对整个局势的全面考量,这个时候放走曹操才是最佳选择。
曹魏、东吴、西凉等势力在这个多事之秋交织在一起,局势错综复杂。在这种环境下,刘备的政治抉择需要保持灵活性,而不是贸然采取极端的手段。通过放走曹操,刘备巧妙地维护了自己在这场政治演绎中的平衡。
在政治斗争的舞台上,每一个决策都需要在取舍之间权衡利弊。刘备选择让关羽放走曹操,是因为他对整个政治格局的深刻理解和对权谋的高超掌控。这是政治智慧的高峰展示。
刘备和诸葛亮安排关羽放走曹操,就如同一场政治戏码,是智慧和谋略的交织之作。
曹操的华容道,关羽的华容道,刘备孔明的华容道,无关义气,无关军法,只有利益的考虑和政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