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的糖画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小摊子了。短短几个月,他的手艺在短视频和直播的推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有的来尝尝这熟悉的甜味,有的则是想亲眼看看这位糖画大师如何将糖浆化为艺术。
甚至,一家地方电视台的记者也找上门来,想采访这位重新火起来的老手艺人。
“李师傅,能跟我们聊聊,您觉得糖画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人吗?”年轻的女记者举着话筒,笑着问道。
李师傅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想了想后才说道:“其实我也没想那么多,糖画就是小时候学的一门手艺,想着做一辈子,给喜欢的人带点甜头。现在年轻人喜欢看,我就继续做呗。”
林潇站在一旁,听着这番话,心里忍不住感叹——这就是匠人的精神吧,不管时代怎么变,手艺人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技艺,只要有人愿意欣赏,他们就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在李师傅的糖画摊火了之后,老街的其他摊贩也逐渐开始适应这个“互联网”的时代。
隔壁的糯米糕摊位,原本生意一般,如今也开始尝试通过短视频展示自己的手艺——揉糯米、蒸糕、撒上细细的黄豆粉,每个步骤都被剪辑得极具美感,让人光是看着就想尝上一口。
“林潇,还是你有办法!”糯米糕摊主王阿姨乐呵呵地对林潇说,“以前我们这些老摊贩哪懂这些,现在好了,年轻人都爱看,生意都好了不少。”
林潇笑了笑,摆摆手:“我只是个记录者,最重要的,还是你们的手艺好,大家才会喜欢。”
随着网络的传播,老街的生意逐渐好转,曾经门可罗雀的小巷子,如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甚至,有些外地游客专门慕名而来,就为了尝一尝这些“被互联网捧红”的老味道。
然而,随着关注度的提升,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天下午,林潇刚到摊位,就看到李师傅正在和一个年轻人争论着什么。
“师傅,您不愿意合作的话,我们也不勉强,只是觉得既然糖画火了,完全可以做得更大,甚至开个连锁店!”
年轻人看起来像是某个投资公司的代表,穿着笔挺的西装,神情颇为自信。
李师傅皱着眉,似乎有些不知该如何回应。
林潇走上前去:“发生什么事了?”
年轻人看了林潇一眼,似乎认出了她:“您就是那个‘烟火人间’的博主吧?其实我们公司一直在关注您的内容。您的直播带动了很多传统手艺的热度,这很有商业价值。”
林潇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年轻人接着说道:“我们想和李师傅合作,把糖画做成品牌化经营,比如开发流水线生产的糖画产品,进入商超,甚至可以做成文化衍生品。这样一来,李师傅的糖画就不会只是街头小摊,而是能走向全国,甚至世界。”
李师傅犹豫了,他看了看自己手上的铜勺,又看看那份合同,脸上满是纠结。
“这个……我能做得来吗?”他低声问道。
林潇也在思考,这确实是一个机会,但她知道,李师傅一直以来都更喜欢面对面地做糖画,享受每一位顾客拿到糖画时的喜悦,而不是去管理一间流水线工厂。
“李师傅,您希望您的糖画变成什么样呢?”林潇问道。
李师傅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我这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亲手画糖画,看到孩子们开心地拿着糖画跑来跑去。这要是变成工厂批量生产,那还算是糖画吗?”
年轻人还想再劝几句,但李师傅已经做出了决定:“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我还是喜欢在这儿,给大家画画就好。”
林潇松了口气,笑着对年轻人说:“我想,李师傅的糖画,最宝贵的就是这份手工的温度。如果未来有合适的方式,比如手工定制、线上课程,我们再考虑合作怎么样?”
年轻人见状,只能无奈地笑了笑,收起合同,离开了摊位。
晚上,林潇在直播间和粉丝们聊起了今天的事情。
“其实,我特别理解李师傅的选择。他不是不想让糖画被更多人看到,而是想让糖画保持它原本的模样。这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弹幕纷纷表示支持——
“对!要是批量生产,糖画就没了灵魂。”
“我喜欢这种带有人情味的小摊,和超市里批量生产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还是林潇懂,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林潇笑了笑,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如果不能用流水线去推广糖画,那是不是可以用更适合手艺人的方式,去让更多人了解它呢?比如,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深入讲述糖画的历史,甚至可以和其他手艺人合作,举办线下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想法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林潇感觉自己又找到了新的目标。
她拿出笔记本,迅速记录下这些灵感,然后打开手机,对着镜头说道:“未来,我想做一个关于传统手艺的纪录片,记录这些被岁月掩埋的美好。如果你们也有想推荐的手艺人,可以留言告诉我。”
弹幕瞬间炸开了——
“支持!一定要拍!”
“我要推荐我爷爷,他是做手工木雕的!”
“林潇,我们等着你的新作品!”
看着满屏的期待,林潇笑了。
这条路,也许并不容易,但她知道,只要有人愿意倾听,这些老手艺,这些温暖的烟火故事,就一定不会消失。
烟火人间,匠心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