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娇宠太子妃的日常 > 第95节(第2页)

第95节(第2页)

就?那种无情无义又不讲道理的?臭木头,想他还不如想想柳花胡同口?那只小黄狗。

给小黄狗喂个?肉包子,它见?着她?就?直摇尾巴,跟在?她?后头,亲热地不得了。

而那块臭木头,她?都被他吃干抹净无数回了,他还是那副欠他八百贯的?冷模样。

不值当!

深深吸了一口?夹风带雪的?冷空气,明婳抬手?将窗户阖上,转身看?向天?玑:“去准备饭食吧,今日下?雪,天?气骤寒,得买些被褥与炭火送去柳花胡同。老人家身子弱,最是受不得冻。”

“是。”天?玑颔首,很快退下?。

明婳自顾自走到铜镜前,望着镜子里那张精致的?瓷白脸庞,暗暗给自己鼓劲儿。

等裴琏回来,她?要?让他知道,她?不是那空有外表、只知情爱的?绣花枕头,撇开他,她?也能做成许多事?,绝不辱没了这太子妃的?身份。

-

正如明婳所想,王主事?刚接管县衙,有一大堆的?事?要?忙,无论?是跟进罗氏纵火案、盘查白翔在?任时的?斑斑劣迹,还是清点县衙谷仓、核算衙门财政,以及这些年种种冤假错案……一堆事?压着,他一时半会儿也无暇顾及那贫弱胡同里的?底层百姓。

但有太子的?吩咐,王主事?还是抽空写了份柳花胡同民生治理的?章程,命人呈递给明婳。

明婳看?过,登时抚掌称赞:“妙啊!我想到的?、没想到的?,他都写的?清清楚楚,还列了好些办法……没想到王主事?平日里瞧着憨厚寡言,竟长了颗这样好用的?脑袋!”

天?玑道:“好歹也是上一届的?榜眼,总是有些真本事?的?。”

明婳闻言惊了,“王主事?竟然是榜眼?”

作?为正一品亲王之女,明婳见?惯了正三品以上的?大员,单论?官阶,五品以下?在?她?眼里都是芝麻小官。

是以王、李两位主事?在?她?眼里也不过是幕僚之类的?存在?,现下?天?玑说起王主事?是科考榜眼,那便有些不同了——

毕竟那可是数十万名学子里的?前三名呢。

“是,王主事?是陛下?钦点的?榜眼,李主事?是前两届的?状元,只他家世略逊于王主事?,且为人太过刚直,是以虽比王主事?入仕早,却与王主事?同级。不过两位主事?皆有真才实学,也算得上是天?子门生。”

天?玑道:“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只要?他们随着主子好生办差,自有大好的?前程等着他们。”

明婳静静听着,心里稍一琢磨,愈发觉着自己那位皇帝公爹对?裴琏当真是一片拳拳慈父心,竟从?那么早就?开始为裴琏铺路选才。

再看?手?边的?章程,字迹隽永,遒劲有力,一条条列出,她?原本混沌的思绪也有了条理。

于是接下?来,她便按着王主事这个章程,开始筹备积善堂事?宜。

积善堂,基于柳花胡同深处一座破败的?祠堂而建,专门收留孤苦无依、无力自保的老弱妇孺。

王主事在折子里特地批注,孩童十岁以下?,老人七十以上,方能收入积善堂,得衣食供养,其余人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救济,救济次数有限,超过次数,自力更生,再不理睬。

这规矩刚出来,明婳还觉得有些严苛。

毕竟按这要?求,十二岁的?小泥巴和六十七的?董老爷子都无法住进积善堂。

但凭着对?“榜眼”的?信任,还有裴琏教她?的?那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明婳还是决定按照王主事?的?来。

与柳花胡同众人说明此事?时,的?确有些不符条件的?贫民出声埋怨,甚至还说出“不想帮了就?直说,何?必提这些要?求”这种话。

明婳听到这话时,帷帽后一张俏脸又白又红,既愤怒又委屈,还有种说不出的?尴尬与自我怀疑。

但很快小豆芽菜就?替她?骂了回去:“吴二叔,若非夫人好心寻医送药,你家三娃子早就?没命了,你现下?说这种丧良心的?话,你亏不亏心!”

小泥巴也呛道:“就?是,我阿爷六十七了,都与我想法子出去觅活路,你今年还不到六十呢!”

那被称作?吴二叔的?不服气道:“那我……我又不像你阿爷那样读过书,再说了,我一条腿是瘸的?,又老又残的?,我能做什么?”

小泥巴道:“你腿瘸,手?又没瘸,再不济你和范大娘一样,去码头替人浆洗衣物,照样能赚铜钿。”

吴二叔一张脸青白交加:“哪有男人浆洗衣物?这像什么话!”

站在?角落里的?范大娘闻言,冷嗤道:“呵,人都要?饿死了,还分这些,那便是饿死也活该!”

胡同里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董老爷子寻到明婳,道:“夫人,老朽知道您是大善人,但善人可不能叫人当傻子欺负了,该立规矩的?时候还是得立。所谓不立规矩,不成方圆,若畏首畏尾,顾这顾那,反倒容易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

“您就?按照您的?想法去做,说句不好听的?,像是吴老二那些人,明智未开,眼皮子浅,只顾着脚尖的?三分地,毫无大局观,他们的?话压根就?不必听。”

明婳心里其实早有决定,只看?着董老爷子,仍有一丝难为情:“若真按规矩办,您与小泥巴皆进不了积善堂。”

董老爷子却是毫不在?乎般,乐呵呵道:“老朽虽老,却还没老到不能自理的?地步,每日与小孙女一道出去讨食,苦是苦了些,却也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像积善堂,还是留给郑婆婆、小猴儿他们这些真正可怜无力之人罢。”

董老爷子口?中的?小猴儿便是小豆芽菜,一个?八岁的?孤儿,许是因着嘴唇裂开三瓣,才被家人遗弃。

又因嘴巴的?畸形,被唤作?小猴儿。

董老爷子叹道:“只盼着这些孩子进了积善堂,能读书受教,走上正道。”

明婳闻言,将章程里的?另一条提议说了:“积善堂建成后,会先紧着胡同里符合条件的?乡亲们入内做工,老爷子若是有意再教书育人,或可留在?积善堂里教书,不过……这工钱比市面上的?教书先生要?低上三成。”

其实不单是教书先生一职的?酬劳低,积善堂其他差事?的?酬劳也低于寻常。

王主事?对?此也有解释:“若积善堂的?酬劳与市面上一样,届时一些家境尚可之人也来此务工,那些体弱病残之人又如何?与他们竞争?”

明婳这才恍然,这与多年前母亲赈灾施粥,往米粥里掺沙子是同一个?道理。

那时她?也不懂母亲为何?要?往煮好的?白粥里丢沙子,脏兮兮的?如何?能下?肚?

母亲却道:“有活路的?人不会喝这种粥,那些实在?寻不到活路的?人,饿急眼了,便是树皮、草根、人肉都能吃,又怎会介意米粥里掺了点沙子?我们要?做的?,便是给这些人一条生路。”

儿时的?道理,长大后才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