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这个位置,本来就是要自绝群臣,才能不被皇帝猜忌。
“讲。”
“臣以为……我朝的大臣们克已奉公,不需要陛下过多约束就能够为国为民。”
“而崇祯陛下的大臣们,做不到这一点,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无论才华还是品德不如我朝大臣。”
“故而,才会令崇祯陛下说出然皆诸臣之误…崇祯陛下之言。”
“所以,臣以为要让更有才华,品德更高的我朝大臣们,让更有才华,品德更高的我朝大臣们,设计一套能够更加适合未来的崇祯陛下时期,能够监察百官,让后世大臣们也能够克已奉公,为国为民的制度。”
虽然这些只是毛骧根据朱元璋的话做出的领悟。
并不完全契合朱元璋的想法,不过还是大同小异,说到了朱元璋的心里去了。
他对着毛骧露出了几分赞赏的目光。
崇祯昏庸与否,根本就不重要,未来的事情,他也改变不了,最多……只能从制度上面入手,借鉴一下后世发生的事情的经验罢了。
刚刚愤怒的样子,当然是有其政治诉求在里面的。
这下,反应比较慢的大部分官员们,才回过味来。
原来刚刚的一切都是做戏,都是假的。
想要限制百官的权利,想要继续修改制度让其更加有利于皇帝才是陛下的真实想法。
完全被朱元璋牵着鼻子走的百官们像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
他们只能用愤怒的目光看向毛骧。
好你个浓眉大眼的东西,怎么说话也这么恶毒呢。
把我们捧的那么高,我们若是不接着,陛下岂不是会把我们摔死?
只是,氛围都烘托到了这种地步了,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总不能站起来说我并不高尚,其实我和后面大臣一样都想要贪赃枉法、尸位素餐,只是碍于陛下您的扒皮实草的政策,才只得伪装成一名好官吧……
毛骧也注意到了一些不善的目光,不过他并不在意。
陛下希望他自绝于群臣,他就自绝于群臣,群臣在愤怒,也不能怎么样他,他和他家族的未来只在陛下一人手中。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这时,已经沉默了好一会的朱元璋,才问道。
早已被堵在了墙角的群臣们,只得山呼——
“陛下圣明!”
……
永乐时期。
对于天幕这种东西,朱棣也是每日都看,特别是和自已家人们一起看。
他注意到了一个关键的信息。
朱由校。
天幕刚刚提到崇祯的皇嫂时,说她是其皇兄朱由校的皇后。
这也就是说,这个崇祯是藩王登基,兄终弟及。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朱棣开始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
自已的儿子是朱高炽是高字辈。
孙子朱瞻基是瞻字辈。
至于祁字辈他目前还没有见到。
平均一代二十年来算的话……
“两百年,加上父皇他老人家在位的三十五年,还有朕的。”
“也就是说,我大明朝国祚,估摸着能有个二百五六十年?”
至于极端情况,朱棣没有考虑,毕竟他们获得的信息不多,也只能大致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