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唯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 > 第三十二章 同行(第1页)

第三十二章 同行(第1页)

彷徨四顾时,天地失色,六音如寂,不见其所生,而独见死之矣。

待回神,往事成空,只留追忆。于是,发于天山,止于东海,徙十万八千余里,步二十年,方才止。

道心,乃求道之心,亦守己之心。人所以之为生也。

然,五毒,六欲,七情,八苦,皆困人于凡俗,如何可以之心以问何所道也。

是亦非也。人所知识万物,皆赖之矣,然所道否亦非互斥之两极。

人之根性也,失之非似人,用之非离道。

若要离本性,易失心而入魔执,偏正而不自知,益满而不加止。但若困于根性,道非所道,见物观相,茫而不明,绝路不知。

……

夜。昼夜颠倒,辰时眠,酉时醒。若要强撑,顶多一两日亥时眠,卯时醒,然后便难以酣睡了,待到次日辰时才可入眠。

因丑时或者寅时,看这个世界。仿佛只有这恒久不变的天空、大地和自己,人世间的一切便全部都成为了多余的事物,失去了色彩。

于是难在白昼中生活,嘈杂的声音,几乎要割裂自己的精神,实在难以忍受。一切的交流都陷入重复的旋涡之中,因心中一直有个自己的声音。

惜叹今时不知事,悔恨明日无所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静而思之,方明何所谓之本心。踽踽独行,纵长路漫漫不见终断,亦无可以退矣。

……

其实人们之间的联系,只是同行一段路。

因这世上便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朵花。

时间、空间,从外至内,由浅入深,化整为零。总能找到那绝计不可混为一谈的,点。

于是,便只有独行。

人与人之间的亲近,都要从浅层意义上的时空间距离开始,随着记忆,变成深层意义上的抽象距离。

但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这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延长,到达一定距离,关系便越浅越淡。不是距离使关系变弱化,而是人的变化。

距离会使得人的变化不为他人所知,而刻板的印象,与变化间产生的矛盾,又往往会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人,是如此如此得复杂,难以概论。

但复杂却建立在简单之上。准确地说,当生命体的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用复杂的“高级语言”来理解世界,反而会使沟通交流变成一件较容易的事。

高级语言并不晦涩难懂,甚至不需要懂便可以使用,但却不易触碰到世界运行、万物变转的原理。低级的语言,却仅仅是念诵出来,也会引动规则的变化。

语言,越是高级,便越是可以高效准确地传送信息。而那号令死者的咒,却不仅仅是可以用以号令死者,甚至不需要与咒完全吻合,也可以实现。

因咒之所以为咒,皆由念诵之人,可以使文为咒

……

当我踏足山巅,眺望云气所遮蔽的山林,并不会慨叹天地之广大,也不会因自己的渺小而感到孤寂。无论我们能否发现、理解,这世间万物的变易,也不会停止。

但我终究是所见过的少了,于是有了远行的想法。把一切琐事放下,只是要用自己的双眼去切实地看一看这尘世。

任何一段人生,都是一场旅行。出发到终点,往往太被在意了,但中间旅途中的所见、所想,才是能给旅行赋予意义的。

算不上出类拔卒,也不是无甚烦忧,只是习惯了独处,也适合于独行。

当把心彻底地从世俗的纷扰中抽离出来后,反而不像个人了。心如琉璃,止静入空,波澜不起,焰归无形。但也失去了应有的快乐。

旅行的路上,很多时候都是寂寞的时候,自来熟的人总归是少的。如非必要,总是一句话也没有的。任何交集,都可以变得重要,又或是过眼云烟。

……

一段段的路,拼凑出,所经历的一切。时间推着人们一直走,不知疲倦,也无法休息。千百次走过一段相似的路,才会恍然发觉。

精彩纷程的冒险,只能占据人生中的边隅一角,更长的时光,全由那些仿佛千篇一律的模子拥有。重复可以带来安全感,未知带来的不免会有恐惧。

当令人厌弃的事情,以一种无可抗拒的姿态将要降临到此刻,便自有阴霾同行。又待如何?光影相对相生,堕入影中,便无可以脱之,如那无色之鸟,易羽之色。

……

真当见这人世间,便知有无数引人伤悲之事,以外力强易其所终,也无可以度人。

外力亦同行一段耳,不可永续。今日之祸,昨日种因,明日得果。变其应所得之果,亦为他日得祸之因。

知易行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以己心夺天地之理岂非虚妄。天下何其广袤,今所见之事,于千万处所演。人力有时穷,况乎,千因万果,何以一叶之所见,障无极之所因。

今所易之,何所以安他?若以片刻之见闻,做那打虎英雄,便又生仇怨。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新虎不日则生,走兽又将惧服。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何为有余,何为不足。无天之目界,便无可以明之,纵居于云端之上,亦失微毫之察。所以为之,亦是随此间中,如何可脱?

夫凡俗之事,由凡俗所断,亦无可究其明察否。观一隅而断定三隅者,小知耳。而吾等仅仅同路片刻,便又何可知其是非曲直?大智若愚,大音希声。若不愿仅以力而武断,便无可脱以墨而明知。

何为道?

吾将独行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