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企业严重的资不抵债,那即便是免费送给别人,也不一定有人敢接,因为公司所带来的债务可比公司本身的价值高多了。
沈从林找过不少的企业家,但他们一听说玻璃厂的详细情况后,立刻就婉拒了,说什么也不答应。
另一个就是玻璃厂的职工们游行反对,目前玻璃厂属于国营,虽然赚不到钱,可职工的福利待遇还算可以,一旦破产重组,很大概率会转型为民企,那这些待遇可就没有了。
职工们不傻,公司赚不赚钱关自己屁事,他们有工资拿就行,重重阻碍之下,市政府就只能跟玻璃厂耗着了。
“沈市长,如果有人接手,政府会同意破产重组吗?”杨洛问道。
“玻璃厂的债务高达六千多万,后续还有安置职工的费用,整体估摸着没个七八千万拿不下来,谁愿意接手?”沈从林苦笑道。
“我啊…”杨洛嘴角噙着笑容说道。
简单两个字,却在沈从林心里掀起了极大的波澜,他蹙了浓浓的剑眉,“小洛,民生大事,可不能乱开玩笑。”
说话时,沈从林瞥向沈月雪,那意思是在问:这事你先前怎么没跟我说啊?
沈月雪则心虚的低下头,她之所以没说,是害怕沈从林觉得杨洛不靠谱,毕竟哪个小屁孩能拿出五千万来,想想就觉得扯淡!
“沈市长,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句话的含义,相信用不着我阐述你也能明白吧?”杨洛微笑着说道。
“…”沈从林脸颊抽了一下,你都说出那位伟人的名言了,我敢不明白吗?
“小洛,你能拿出七千万?”事到如今,沈从林也不拐弯抹角了。
“现在还不行,不过玻璃厂改制,政府不能坐视不理吧?怎么着也得出个两千万。”杨洛说道。
“就按你说的,政府出两千万,启动破产重组程序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你能在两个月内凑到剩下的五千万?”沈从林失望地说道。
他还以为让女儿推崇备至的少年会有什么奇特之处,结果却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女儿对他明显是推崇过头了。
“沈市长,让玻璃厂续存下去是省里的建议,市里完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你们与其干耗着,倒不如放手一搏。”
“续存的难度可比破产重组小多了,数千职工存心要阻拦,政府也没办法。”沈从林摇头道。
“要是我能搞定职工,沈市长会考虑重组吗?”杨洛心里一动说道。
“呵呵,你如果能做到,我一定考虑。”沈从林简单地敷衍了一句,显然是不想说太多。
杨洛早就料到沈从林会是这种态度,所以今天并不是要说服他,而是想利用沈从林的轻视得到他的承诺,眼下这个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饭局没有多久,秘书贾峰便在外面敲了敲门道:“沈市长,宣中县的县长打电话过来,他说县政府全体人员都已经到齐了,就等着您去主持会议。”
“我知道了。”沈从林应了一声,就无奈地看着沈月雪说道:“小雪,今天就到这里吧,没事的时候给你老妈打个电话,她很想你。”
“好,我会的。”沈月雪应道。
“小伙子,你快要高考了,目前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争取以后考个好大学,能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沈从林在出门前,还不忘语重心长地叮嘱了一番杨洛。
沈从林离开后,两人再待下来也没意思,沈月雪闷闷不乐地带着杨洛上了车,发动车子准备回柏树镇。
“沈姐,带我到玻璃厂转转。”杨洛面容沉思的说道。
“你还对玻璃厂有想法?最好省省吧,你的办法是不错,奈何硬实力不够,唉,你为什么不是富三代呢,那样所有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沈月雪懊恼地说道。
为什么是富三代不是富二代呢?因为只有富三代才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败家,普通的富二代来一次可能就破产了。
“有句话说得好,既然当不了富三代,那就努力让孙子当上富三代,沈姐,玻璃厂关系到我孙子能不能成为富三代,你可得给点力啊。”杨洛说道。
“一大堆歪理,行吧,反正我请了一天的假,就陪你去看看。”沈月雪猛打方向盘,车子飞速向云溪市郊区驶去。
…
虽然杨洛知道玻璃厂如今不好过,也没想到情况这么糟糕。
厂子外面的道路杂草丛生,大门破旧不堪,写着“宣中县国营玻璃制造厂”的招牌都掉了三个字,说这里是废弃工厂恐怕都没人反驳。
沈月雪也是第一次见到玻璃厂,从她那溜圆的大眼睛就可以看出,她同样震惊了。
难怪老爸一筹莫展,就玻璃厂这样的状况,傻子才会接手!
“杨洛,我觉得就算真能拿出五千万也救不了玻璃厂,这事还是算了吧,省得浪费时间。”沈月雪犹豫了一下说道。
“来都来了,进去转转吧。”杨洛脸色凝重地走了进去。
玻璃厂占地六百多亩,左边是厂区,右边则是家属区,厂区那边外人不能进去,杨洛二人只好点头去家属区。
家属小区建于八十年代,玻璃厂几千号员工都住在这里面,它见证了玻璃厂的辉煌,也目送着玻璃厂一步步走向没落。
家属小区的物业归厂里管,奈何厂子不赚钱,于是保安人员一减再减,管理也越来越松懈。
楼群之间,到处停满了破旧的自行车和三轮车,甚至有些地方还堆满了垃圾和废弃物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名状的异味。
小区内有学校、卫生所、菜市场、娱乐街,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小城市,能满足职工和家属的一切日常所需。
杨洛二人站在小区的一栋楼底下,瞅着来来往往的人们,表情各异。
沈月雪心里在想,这样破败的地方,得拿多少钱出来装修啊?而且修好了又能怎样,也改变不了厂子入不敷出的现状。
杨洛却是知道,玻璃厂的没落纯粹是管理制度的问题,厂子本身拥有的优势还是很强大的,它有一套成熟的生产线,有经验技术丰富的精英工人,有遍布全国的庞大销售渠道…这是很多公司不具备的。
福德集团收购了宣中县玻璃厂之后,就成功入局了南方的产业区域,不费吹灰之力的打通了西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