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赵洪章(2)
赵洪章虽然为官能力不错,但他不似谢文彦天生情商高。
因为长年把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身边又有小人作祟,所以少与同窗之间交际,人情世故方面有些笨拙,生活中没少吃亏。
不过,这种性格也有其好处。
那就是在进入官场前期,所有人都觉得赵洪章虽有才学,却为人蠢笨,不堪大用,再加上寒门出身没有背景,就可劲的欺负他。
尤其是那些有关系,却无才能官员,便将自己的政务给赵洪章做,然后自己再去领功劳。
但众人万万没料到的是。
赵洪章其实并如表面的老实憨厚,那不过是一种保护色而已,他内心是非常强大和有沟壑的。
前期众人的瞧不起和忽略,给了他足够的展蛰伏时间;
那些把政务分给他白干的官员,更是给了他磨砺的机会;
一个有真本事又有上进心的人,永远都不会被埋没。
所以后来赵洪章适应官场,属于农家出身的眼界格局脱变后,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
这种开始不起眼,后面变成大杀器的存在,才是谢文彦最需要的。
所以……
在好心帮忙解围后,谢文彦就用交流才学的借口,将人请到茶楼一起喝茶。
如今还心性稚嫩的赵洪章对他解围之举感激,当然不会拒绝相邀。
进入茶楼交流几句后,又现谢文彦更是才学出众,远比自己不知高深许多。
更是忍不住生出钦佩之心,一时儒生毛病作,连连请教问题。
谢文彦当然是按照自己树立的温和君子人设,耐心指点。
不过一顿茶水功夫,两人就有种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觉了。(当然,都是赵洪章一个人的错觉)
关系拉近后,有些话就方便说了。
谢文彦故作好奇指点,“赵兄,虽说世上宵小难根除,便是皇城脚下也少不了盗窃之事,但京城巡逻到底比其它州县要严很多,我观赵兄也不是粗心大意之人,怎会连着三次被偷儿得手呢?”
“诶,此事都怪赵某出门太少,一时不慎露了财,才会被偷儿盯上。”
赵洪章很是羞窘赧然。
谢文彦闻言疑惑,“什么偷儿如此胆大,赵兄你好歹是个秀才,偷一次两次就罢了,这都第三次,也太猖狂了!”
“而且每次被偷,都是赵兄刚刚把银子拿到手的第二天,如此巧合实在奇怪,赵兄莫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我第一次来京城,怎会得罪谁呢……”
赵洪章面露沉思。
他不是傻子,之前没想到这点,不过是刚到京城就碰见倒霉事,一时陷入窘境,满心都被耽误科举的忧虑占据,就没想太多。
如今被人提醒,顿时就意识到了不对的地方。
他被偷银子的事情,确实太巧合了,那小偷就好像总知道他身上什么时候有银子一般!
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提点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恩科期间鱼龙混杂,赵兄还是多多注意身边之人为好,每年因为各种各样事故,而错过考试机会的有才之士总是不少。”
“今日与赵兄相谈甚欢,以赵兄才能他日必有作为,赵兄若有困难可去桐树村找在下,能帮忙的谢某必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