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慕厌舟彻底将皇帝的问题抛到了一边,转而朝宋明稚,解释起了此事。直到皇帝忍无可忍,开口叫了句“齐王”这才将他的思绪拉回正事。
慕厌舟意犹未尽地转回了身去。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道:“总之,那几日正好是收夏税的时候,远霞县刚才遭了灾,大部分百姓什么东西都交不出去,只能远走他乡,去别处找活路。而为了能够照常收税,远霞县当地的官员又将所有的赋税,加到了剩下人的头上。如此一来……就连那些遭灾比较轻的百姓,也因为交不上税,而被迫离开了当地。”
百姓离开故土后,留下来的田地便会被兼并到少部分人的手中。时间久了,民间便会产生巨大的矛盾……甚至,还会有人因此而揭竿而起。
因此而亡国的前例数不胜数。
当今圣上虽然昏庸,但是作为皇帝的他,不可能连这个简单的问题都想不明白。而在户部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慕厌舟,不会像从前一样不清楚其中利害。
说到这里,慕厌舟的语气也认真了起来:“按照那几个流民所说,他们离开远霞县之前,当地的百姓已经将草根和树皮都吃光了。”
那日流民所说的内容,要比慕厌舟今日讲的复杂许多。但了解皇帝脾性的他,故意将它简化,只挑重点说了出来。
在外人看来,慕厌舟进宫只是向皇家“报信”。
讲完这些事后,慕厌舟还不忘纠结地抬起头,朝皇帝看去,并一脸担忧地问:“父皇,您说后面要怎么办?”
听他的语气,好像并不觉得后续事宜与自己还有什么关系似的。
说完这句话,慕厌舟总算后知后觉地朝着四周扫了一眼,略微困惑地朝皇帝问:“诶,严大人怎么不在这里了?”
这些年来严元博一直把持着朝中的大小事务,包括慕厌舟在内的人,都已经默认这件事会和往常一样,由左相全权处置。
但是这一回,情况显然有所不同。
皇帝缓缓将视线落在了他的身上:“赈灾一事,由户部负责。”
慕厌舟了然道:“杜大人去啊。”
皇帝摇了摇头:“他年事已高。”
杜山晖不但早已是一把年纪,甚至不久之前,还挨过一顿打,险些便一命呜呼。他就算是想去,也没有这个精力去处置什么旱灾。
海宣殿内众人,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落在了慕厌舟的身上。
刚端起茶的他,手指不由一抖:“不,不是……你们都看我干什么?”
还不等慕厌舟放下手中的茶盏。
皇帝的话音,已经落在了他的耳边:“你带人去吧。”
慕厌舟呛了一口茶:“噗,咳咳咳……”
他不由放下了茶盏,指了指自己道:“啊,我吗?”
慕厌舟的脸上写满了“荒谬”二字。
就像是害怕他没听清皇帝的话一般,站在御座前的陶公公瞬间堆笑道:“是您啊,殿下!”
慕厌舟:“……?”
他放下了手中的茶盏。
皇帝虽急火攻心,但是并没有到晕倒、不省人事的地步。他方才一直都在心中暗暗计划着此事——赈灾原本就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本事,只需细心、不贪就好。
而身为齐王并初入朝堂的慕厌舟……
既与附近州县的官员没有任何牵扯,又没有在这种事情上贪一笔的必要。
只要他能做到尽职细心,那么此事由他去办,似乎就是最好的选择……甚至,远远胜过刚被地方官欺瞒一番的严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