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还是顺容的李氏急忙让人备车马,她要进宫说明情况,她本就是刘娥的侍女,能生下皇子不过也是因为赵恒需要。
刘娥待她很妥帖,还帮她找到了家人,她弟弟李用和还补三班奉职。
希望刘娥不要因为这件事和赵祯生了嫌隙才好。
【狸猫皇太子,莫名其妙背黑锅,她成戏中最大反派!
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
一间皇宫寝殿内,一名内监将一只血淋淋剥了皮的猫,和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调换。
皇帝看见襁褓里的狸猫後大怒,是不祥之兆,将李妃打入冷宫。
一转眼,这个妃子居然逃出冷宫,在民间生活!
画面再度变化,一个名叫包拯的黑脸大官外出巡游遇见了李氏,开始审案。
案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後,仁宗和李氏相认,抱头痛哭,好一番母子情深。】
天幕下,包拯沉默了,那个比煤炭还黑的是他?
他连京城都没有去过,他还能审案?
【而随後,仁宗就要把刘後下油锅炸了,虽然是戏本子,但这刑罚写的挺残酷,油锅炸人呐!
但经过包拯劝说,刘後被恩赐一尺白绫吊死,知道消息的群臣欢喜不已。
在剧中,刘娥被塑造成了一个心狠手辣丶生性妒忌丶谋害忠良的恶人形象。】
北宋,刘娥临朝称制时
众臣想死的心都有了,什麽叫群臣欢喜不已,这很容易误导啊!
怒上心头,刘娥挥手打翻身前的桌案,站起来怒斥道:「放肆!竟敢如此污蔑编排我!」
此时的赵祯还未成年,哪敢说话,他还是第一次见大娘娘发脾气。
但剧里李妃的诉词,让他忍不住猜想背後是否真有什麽阴谋。
另一时空,已经亲政许久的宋仁宗赵祯头都大了,他不是下旨不许民间议论吗?怎麽还编出来这麽一出大戏?
【《狸猫换太子》情节曲折,母子认亲的场面感人至深,流传千年,经过了多次改编和演绎,让刘娥背了好大一口黑锅。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当时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刘娥死後,一直佯装阳狂病(神经病),称病不朝的燕王赵元俨,对仁宗说:「陛下生母是李宸妃,李妃娘娘死於非命,怕是被人毒害的。】
刘娥咬牙切齿道:「燕王?我记住了。」
远在燕王宅的赵元俨打了一个喷嚏,他要不要现在就进宫去请罪呢?
【仁宗赵祯听闻後,伤痛欲绝,几日不能上朝,并下诏自责。
然後行动很快的派兵包围了刘氏府邸,并去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要开棺验尸!】
刘娥发出阵阵冷笑,顿觉自己满腔付出都成了笑话。
十五岁的赵祯在一旁不言不语,急切的想知道验尸的结果。
【结果发现李宸妃的面色如玉,穿的衣服是皇太后的,在水银养护下,尸身没有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