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怎讲?”陇阳郡主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大皇子上回参了外祖父一本,摆明是想夺权。他有这个心思,二皇子和沈贵妃六皇子岂能没有?如今还多了皇后和七皇子,他们肯定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正是如此,我才想着到时候朝中必乱,我反应不好离开。”
她看着陇阳郡主,一字一字地道:“母亲,乱世出英雄,英雄不问出身,应该也不论男女。”
陇阳郡主呼吸一紧,眼神一厉,“你是说?”
“陛下暂无立储之心,几位皇子相争,若真偏袒一方,势必失去平衡,这绝对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我听说前朝开国之初,便出过一位女将军,战功赫赫威名远扬。既有先例可循,母亲何不放手一搏?”
陇阳郡主闻言,深埋於心底的执念呼之欲出。
早前儿子在临安时来信,说是已有心悦之人,非同一般的闺阁女子。如今看来岂止是非同一般,分明是见识不凡。
半晌,她一锤定音,“好,依你之言,就这麽办!”
第108章他长臂一伸将人搂进怀……
*
两日後。
边关送来急报,说是汝定王伤重。这消息一出,顿时在朝堂和後宫掀起一阵滔天巨浪,人心浮动如潮涌。
自古以来得兵权者占上风,哪怕是还未解禁的大皇子,也暗中派人参与相争。一时之间,朝堂各派系争执不体,後宫更是风云四起。
几派为此明争暗斗一派混乱之时,陇阳郡主进了宫。
与此同时,谢府派人来请林重影过去议事。
此番所议之事,是谢舜宁的亲事。
一下马车,她便看到等在门外的魏氏。魏氏的脸上不见喜色,反倒有几分愁色,一看到她,当即迎了上来。
她心知对方亲自来迎,应是有话要说。
果不其然,魏氏对她主动提及李家提亲一事,言语间不无担心。“这门亲事我思来想去都觉得不妥当,你祖母也是这般认为。我看得出来,不管是对李家人,还是对这门亲事,宁儿显然也不满意。不知为何,她却执意要嫁,我想着她与你还算亲近,有些话或许会对你提过,不知你可知其中缘由?”
其中缘由林重影已从谢舜宁口中知道大概,只没办法和别人说个清楚明白。
思索一二後,道:“宁儿向来聪明,一应行事也有自己的主意。我虽不知她为何非要嫁入李家,但她若真做了决定,想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
知女莫若母,魏氏哪能不知自己女儿的脾气秉性。
“这事也怪我。”她叹了一口气,“以前我只当这门亲事千好万好,没少叮嘱宁儿。她向来懂事,我怕她是为了我……”
“二婶不必多思,哪家没有糟心事。真论起来,国公府也不算什麽。您若真担心宁儿,何不与宁儿好好商议,倘若真嫁到李家,遇事该如何应对。”
魏氏闻言,又是一声叹息。“你说的没错,这高门大院内有几家没糟心事的,又有几家比得上我们谢家。”
她在儒园当家多年,自然不是什麽遇事慌神的性子。今日她特意找林重影说话,一是抱着侥幸的心态,希望能打听出什麽来。二是想示好,以此表明自己对林重影这个大侄媳妇的看重。
毕竟一开始时,两人的关系实在是上不了台面,而且还是难以启齿的那种。她怕林重影心里有疙瘩,从而对他们二房有隔阂。
林重影不难猜出她的心思,顺着她的话道:“二婶说的极是,咱们谢家门风清正,确实是难得。”
“我一早就看出来,你是个通透的好孩子。如今你嫁给了玄儿,二婶只盼着你们夫妻恩爱和和美美。”
只是她家二郎……
一想到自己的大儿子,她一个头两个大。
那孩子真是被她惯坏了,也不知是当真心里难受,还是自甘堕落,居然将添香等人全收了房。未成亲便妾室成堆,谁家好姑娘愿意嫁过来。
她每每有心训斥一二,问儿就埋怨她,言语之间全都是对她的不满,责怪她没能从一开始就让所有人林家有陪嫁媵妾一事。
但她不後悔,甚至还很庆幸。
一是因为谢玄,二是因为福王。她是侯府嫡女,早年生活在京中,纵然後来嫁去临安多年,也不代表她就是个只知内宅之事的寻常女子。
谢玄的所作所为好解释,那麽福王呢?
福王是亲王之尊,深得陛下宠信,缘何无端地认一个毫无关系的人为义女,且还能在陛下那里求来郡主的封号。
她不知内情,却知此事绝不简单。倘若事情未有变化,这孩子真成了他们二房的媵妾,对谢家和他们二房而言绝对不是福,而是祸。
问儿要怨就怨吧,她在旁的地方多补偿便是。好在大郎俩夫妻以後都住在京中,鲜少会回临安,否则……
思及此,她又是一声叹息。<="<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