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两人批阅结果不同,再由第三名宰相批阅。
因为试卷不多,题目也不多,一个多时辰後,李治和八位宰相便齐心协力,
批阅完毕。
由上官仪统计排名。
李治朝上官仪吩咐道:「上官爱卿,就由你把结果告诉大家吧。」
上官仪应诺一声,朗声道:「此次殿试结果,与会试完全不同。根据科举标准,这次的进士之中,有一大半的人,都不合格!」
群臣听完後,又开始窃窃私语。
不合格之人,显然就是得到考题之人。
群臣本以为只有少部分人得到考题,却没想到,崔文翰胆子如此之大,将考题泄露给这麽多人。
便在这时,有人惊呼道:「小心,他要撞柱!」
众人转头一看,只见崔文翰朝靠近大门的一根立柱,猛冲了过去。
只可惜,还没奔出几步,就被人拎住後脖颈,提了起来。
提住他的人是李。
薛仁贵本来动作更快。
然而他刚挪步时,长孙无忌却挡在他前面,看似要去拉崔文翰,实际上却挡住了薛仁贵。
崔文翰身材并不矮小,然而被李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提在手中,竟如同小鸡一样。
「李公,您放开我,是我财迷心窍,愧对朝廷栽培,辜负陛下信任,请让我以死谢罪吧!」
李淡淡道:「你若真心有愧,就老老实实配合,把此事一五一十讲清楚给陛下一个答覆,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
崔文翰道:「此事系我一人所为,与旁人无干。」
李义府微笑道:「不见得吧,那些被你泄露考题的世家子,他们既贿赂了你,怎能说没有干系吗?」
此话一出,萧锐丶宇文乔丶韦弘机等人都扭过头去。
他们此刻恨不得与崔文翰撇清一切关系,无一人替他说话。
崔文翰已经不求活命了,大声道:「是我找上他们,以泄露考题为诱饵,向他们勒索财物!」
崔义玄冷冷道:「这可由不得你来决定。」
辛茂将道:「陛下,不如将此人交给大理寺吧,臣一定将此案审理的水落石出。」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先别急,崔文翰的事情,可不止这一件。等说完了,朕再交给你们大理寺负责。」
辛茂将忙道:「是。」
李治命千牛卫将崔文翰拿到一边,又让群臣回席,目光在所有大臣身上环视一圈,缓缓道:
「你们都看到了吧,这就是我大唐科举,触目惊心啊!『
「刚才长孙太尉说,永徽以来,从未发生科举泄题之事,那朕请大家想一下,有没有可能已经泄题了,我们却不知道呢?」
刘仁轨出列道:「陛下说的极是,科举缺乏监督,若非陛下今日殿试,这次泄题之事,也会不了了之!」
李治道:「所以要想真正利用科举为国家筛选人才,就必须改革,否则得到的都是韦待举丶宇文德之流,於国家又有何益?」
李义府道:「臣附议改革科举!」
「臣附议!」
「臣附议!」
要时间,大部分官员全部出列附议,剩下的人,都在等待着长孙无忌表态。
长孙无忌沉默良久,缓缓道:「陛下改革之决心,老臣十分赞同,只不知陛下想怎麽改?」
李治道:「朕有两个想法,第一,以後将殿试列入科举常制。第二,考生糊名,如此主考官便无法偏心。」
长孙无忌道:「老臣同意第一条,殿试可杜绝主考官泄题。至於第二条,是否从长计议?」
韩瑷道:「不错,既有殿试,又何必要考生糊名?如此一来,容易出现冒名顶替之事,反而不美。」
李治道:「殿试目的,是为确认中举考生,是否有真才实学。至於考生糊名,则是为防止优秀考生,成为沧海遗珠。」
李治见世家官员仍有不服,抬手道:「狄卿,把高有道的试卷,还有杜易简的试卷,也拿出来,给众宰相们看一下。」
狄仁杰拱手道:「是。」从袖中取出两份试卷,先递给了刘仁轨。
刘仁轨看了没一会,脸上露出惊奇之色,道:「陛下,这两份试卷是———」
李治道:「朕特意命人请了两位落榜考生,与进士们一起考试,你们瞧瞧看,他们是否是沧海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