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就好奇,他爹盖章的『不是个好人』,难道很坏?
朱棣啧啧一声,那样子好像在说:怕软糯天真的儿子被大明第一酷吏给『污染』了。
睡在床里面的徐妙云,看看一脸豪横的朱棣,再想想自家公爹朱元璋。
徐妙云:「。。。。。。」
担心儿子被酷吏污染?
你怎麽想得出来的。
。。。。
看似风平浪静的应天府,谁知没过几天,突然就被一件事给搅动了。出於意料的是,搞事的不是朱元璋,而是丞相胡惟庸。
御史们眼观六路丶耳听八方,没事儿都能找出点事参上几本,一听闻此事就出动了。
起因是胡惟庸幼子在街上闲逛,跑来跑去,一时没被家仆看住,很不幸地就被马车撞翻了。
人送回府上,救是救回来了,却落下终身残疾,一辈子站不起来了。
暴怒的胡丞相命人把马车夫捉了起来,然後不经刑部,擅用私刑,把马车夫给杀了泄愤。
御史们虽也有同情胡惟庸幼子遭遇的,但一码事归一码事,你胡惟庸凭什麽不报官府就把人给杀了。
没有调查事情经过,没有通过刑部司法部门同意。
後来有人一查,还是姓胡的幼子胡闹,家仆又没看住,在街上和人起了争执,这才不小心被行驶的马车撞了。
马车夫要负责任,但罪不至死。
胡惟庸却为了泄愤,以私霸道专横丶无视法度草菅人命。
参,必须参他胡惟庸!
御史群情激愤,下笔如有神,写下一篇篇痛骂胡惟庸的摺子,列数罪状,打定主意这次要把胡惟庸参个够本。
这其中,还要数刘松,刘御史写得最是针针见血,把胡惟庸往日里的仗势欺人丶结党营私一并联系起来。
那是不把胡惟庸弄得个充军流放都不过瘾。
刘御史也不是乱参,他近来主要抓的就是丞相胡惟庸,只是摺子一次次递上去,一次次被朱元璋搁置不批。
但刘御史是他们御史里,头铁第一人。
秦王,晋王,燕王。。。。包括朱元璋本人,他就没有不敢参,不敢劝谏的。要说刘御史,还是刘基刘伯温亲手选拔出来的御史。
刘伯温还是御史中丞时就护了他好多回,不然早被人坑死了,後来刘伯温病逝,御史中丞换了人,这刘松还是一如既往,该参就参。
也不知是命大还是什麽,除了偶尔被人敲闷棍,痛揍一顿,他倒也好生生地活到了现在。
这次刘御史写好参胡惟庸的摺子,连夜递进宫里。又怕朱元璋选择无视,包庇胡惟庸,第二天早朝,刘御史顶着朱元璋眼神压力,硬是站出来,当着文武百官面,慷慨激昂地参(痛斥)了丞相胡惟庸一顿。<="<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