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怀安一瘸一拐地离开了。
去季怀安那儿的路上,季晓溪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她跟陶宛宛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
“哎,你们今天又来看季怀安啊?”运河工地门口的小哥掐指算了算,这两个姑娘来得可真频繁,每两天就来一次,有这样的家人真好。他在这儿快一年了,家里的亲人没有一个来看过他。
“对,我们今天又来了,麻烦小哥了,这是一些红薯条,一点心意。”陶宛宛的背篓里装满了吃的、用的、玩的东西,她从里面拿出一袋红薯条分给门口的小哥们。
小哥哪好意思要,今年收成不太好,能吃的东西可金贵了,季怀安家一下子给这么多红薯条,太贵重了,不能收,“你这红薯条太贵重了,我们不能收。”
“小哥,你们就别推辞了,平日里多亏了你们照顾我家那位,你们就收下吧。”陶宛宛把红薯条强行塞到每个小哥手里,季晓溪也在一旁帮忙。
陶宛宛她们太热情了,小哥们红着脸收下了红薯条。
看着一脸不好意思的小哥们,陶宛宛不禁感慨,真是太质朴了!
今天来工地的时间比较晚,不过季怀安还在和石头较劲。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他身边围了好几个人,正在和他一起搬石头。那些人看到陶宛宛来了,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季怀安看着远远走来的陶宛宛,心里有些温暖,他放下手中的石头,等着陶宛宛过来。
那些工友们也同时放下了石头。
陶宛宛满头大汗地走到季怀安身边,像往常一样拿出一筒凉茶,递给季怀安:“快喝吧,今天天太热了。”陶宛宛眼神渴望地看向不远处的树荫,那儿肯定很凉快。
“今天你们还顺利吧?”周围工友多,季怀安问得比较含蓄,但陶宛宛明白他的意思,“嗯,今天挺顺利的。我给你带了些吃的,你留在这儿慢慢吃。这个月剩下的时间我就不来了,最近我可能会比较忙。”
陶宛宛说着把身上的背篓取下来递给季怀安,背篓里全是吃的,“下次你回去的时候记得把背篓带回去。”
“你把这些都带回去,我在这儿不需要吃这些东西。”他一个人随便吃点就行。
“你那干巴巴的窝窝头一点都不好吃,长时间这么吃下去会营养不良的,身体会出很多问题。我们在家又不是没吃的,这些你都留下,就算你不吃,也可以分给大家一起吃啊。”陶宛宛实在受不了那些壮汉们热切的眼神了。
从她放下背篓开始,他们就眼神炽热地盯着她。
那些壮汉听着可以一起吃,觉得机会来了,说道:“呦,怀安,你家娘子来了啊,这带来啥好吃的了,我们隔老远就闻到香味了。”
“大家好,我是季怀安的媳妇,这次带来了些吃的。这位大哥,这是酥饼,你尝尝。”陶宛宛从背篓里拿出两块酥饼递给说话的大哥。
其他大哥见这人得了两块酥饼,都坐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起了陶宛宛:
“季家娘子真是个大方人,怀安,你可真有福气啊。”
“可不是嘛,我要是能娶个这样的媳妇,做梦都能笑醒。”
“所以说啊,找媳妇还是要找性子好的,怀安真是好福气。”
陶宛宛在大家的夸奖声中,笑得眼睛都眯成了月牙,“大哥你们说得太夸张了,这些酥饼大家分了吧,下次我来还给大哥们带好吃的。”
季怀安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个笑得像小狐狸一样的女人,看着她蓬松的头顶,很想伸手揉一揉。
和这些大哥说完话,陶宛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侧头对季怀安说:“我带晓溪先走了,一会儿还要去镇上买点东西。”
“别逛太晚,天黑前得回家。”天色不早了,季怀安担心陶宛宛她们在镇上待太久,回家会有危险。
“好。”陶宛宛认真地答应,然后带着季晓溪离开了。
因为答应了季怀安天黑前要到家,陶宛宛开启了快速购物模式。
给柳氏买银簪子,买!
给爷爷和爹买酒,买!
给季晓栋买糖果,买!
给小姑买头绳之类的东西,买!
给自己买褥子、被子,买!
……
陶宛宛又一次把身上的钱花光了。
这次回去,她们选择坐牛车,东西太多了。
陶宛宛这一趟回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村民都跟在牛车后面跑。
季晓溪看着这场景有点慌,紧紧拽着陶宛宛的胳膊说:“我都说了不要坐牛车回来,你不听。你看现在大家都知道咱们买了很多东西,一会儿肯定得问咱们钱从哪来的,那鱼冻生意不就暴露了吗?”
“这么多东西,不坐牛车怎么回来?再说,买东西的时候你不也挺高兴的吗?”鱼冻生意差不多可以让村里人知道了,最近她们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吃的也越来越好,村民迟早会知道的。
而且果酱马上就要做好了,新的食物也在研发阶段,这鱼冻生意她本来就没打算做一辈子。之前为了攒钱买东西所以一直低调,现在褥子之类的东西都买了,陶宛宛也不想再低调了。
柳氏老远就听到叽叽喳喳的人声,打开院门想看看热闹,结果声音越来越近,仔细一看,发现是陶宛宛和季晓溪回来了。
不过,那一车东西是怎么回事?
“娘,我们回来了,今天生意做得不错,谢谢老伯,这是车钱。爹,晓栋,快出来搬东西。”陶宛宛声音清脆响亮,来的村民都听到了“生意”这两个字,一时间议论纷纷。
柳氏脸色变得苍白,怎么把做生意的事说出来了?
柳氏赶忙上前,一把拉住陶宛宛,小声问道:“怎么把这事说出来了?”
“娘,我心里有数。”陶宛宛给了柳氏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然后就和季大贵一起搬东西。
季晓溪见情况不对,赶紧从车上随便抱了个东西,跟着陶宛宛她们进了屋。
柳氏被落在了外面。
那些村民一下子把柳氏围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