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盼儿淡定的将头发别到耳后,“4块2。”
张晓慧惊讶的瞪大眼睛,“你咋知道?”
“我带了30个碗出去,用掉25个,除去你我、邱婶子和赵大爷的吃的四份,总共卖出去21份饭,不就是4块2?”
张晓慧看着她:“那你为啥跟她们说只卖了3块钱,你没瞧见她们看咱们的眼神,就差没当面笑话咱们了。”
林盼儿坐到凳子上,“晓慧,你觉得我们要是赚到了钱,她们会真心为我们高兴么?”
“赚到钱那也是我们的本事,有本事,她们也做买卖去。”
“那她们要是真跟我一样,也去卖盒饭呢?不光是她们,周围的其他人全都去卖盒饭,你觉得会是什么后果?”
个个都卖盒饭,供大于求,这买卖自然就做不下去了。
张晓慧若有所思。
“晓慧,你记住,闷声才能发大财,我花了这么多精力和心血研究市场,投入这么大的成本,不能白白便宜外人。”
一番话让张晓慧心服口服,“盼儿,还好有你在,要是我一个人,肯定藏不住事,别人一问啥都抖露出去了。”
林盼儿感慨,“没办法,像我们这种没背景,也没靠山的普通人,藏拙是唯一的自保之法。”
见张晓慧听进了自己的话,林盼儿拿出记账本。
中午一共消耗了3斤半大米,15斤土豆。
大米成本为5角2,土豆成本是1块钱零5分,油、盐、酱、酸菜和柴火这些,林盼儿折算成1块5的成本,加起来成本3块1。
“4块2减3块1,中午咱们赚了有1块1?”张晓慧难掩兴奋。
林盼儿道:“3块1只是食材的成本,房租、灶台、三轮车、锅碗瓢盆这些才是大头支出。”
“也是!”
张晓慧一拍脑袋,叹气:“但愿下午能多卖几份,早点把成本赚回来。”
林盼儿收好记账本,笑道:“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慢来。”
……
将来电厂参观考察的领导们送上公务车后,汤少华陪同陈铖回厂区。
“领导,你下午下班回去的时候,帮我给林妹子带个话,我家老爷子月底过寿,我想请她帮忙做两桌席。”
“涪市这么多饭店,都没一家能入得了你眼的?”
汤少华被陈铖揶揄得讪讪,“瞧您说的,我这不是想着在家吃能省点花销嘛,没想着大办,就几个亲戚一块聚聚,林妹子的手艺不比饭店的差,我自己买食材,到时给她包个红包做酬谢。”
“她没在钱家了。”
汤少华吃惊,“没在钱家了?那她干嘛去了?”
陈铖淡淡,“等下次看到她的时候,我帮你问问?”
汤少华并不知道手镯的风波,难免对林盼儿的辞职生出臆测:
“林妹子该不会是回老家嫁人了吧?前两天秋天还念叨着,说想给林妹子介绍对象呢,是秋月娘家的侄子,岁数虽然比林妹子大了点,但家里条件还可以,他自己也有正当工作……”
陈铖没兴趣听别人的闲事,加快步伐回厂里了。
汤少华悻悻闭上嘴巴,心里不免生出两分惋惜。
他觉得以林盼儿的贤惠能干,完全可以找个城市户口,没必要跳回农村。
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面,这女人一旦嫁了人,尤其是农村的,这辈子就算是被捆住手脚了。
……
午休到下午3点,林盼儿开始准备下午的盒饭。
把米饭蒸上后,林盼儿到隔壁将昨天预订的豆腐端回来。
隔壁姓万,是本地村民,一家三代靠卖豆腐营生,是村里最早建平房出租的那一批。
白秀琴几个坐在屋门前,边做针线活边看林盼儿忙活。
“中午的盒饭都没卖完,又折腾上了。”
“放心吧,折腾不了几天就得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