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斯虽然在心里认同冯去疾的观点,但他还是起身站到了冯去疾的身边。
这不是事关天下的大事,而是冯去疾主动挑起的朝堂之争。
朝堂之争就是这样的,即使同意对头的话,也得站起来反对。
“陛下,臣不同意冯相所言。”
李斯先是对着嬴政行了个礼,然后转身面对右手边的冯去疾。
“冯相,女官有何不妥?古有妇好,领军杀敌,不输男子;今有巴寡妇清,为修建长城与大秦学宫出资出物,为国立功。”
李斯这一手偷换概念用的不错。
可惜,对面也是一个老妖精,立马就抓到李斯话里的漏洞。
“李相,老朽可没说女官有何不妥,可那巴寡妇清为了我大秦倾囊相助,如今在咸阳安度晚年,也没有说要上朝议政啊。”
说着,冯去疾便没有理会李斯,转身看向皇位上的嬴政。
“陛下,老臣并不觉得女官有何问题,只不过,不管是医官、女官,亦或是农官、匠官,待在各自的官署内即可,不必上朝议事。”
冯去疾的这番话,让殿内的大臣们频频点头,就连李斯也没有再说话。
不管怎么样,冯去疾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该如何解决还是要陛下来定夺。
嬴政看着难得能达成一致的朝臣们,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让专业的人去看专业的事情,这个观点看似没有什么问题。
但也要看在什么时代。
要是在两千年之后,不让众多琐事打扰专业人士的确是正确的做法。
可如今,医、农、工如果没有专属权力的话,就会变质。
郑国修渠的事件过去才十几年,嬴政不想这种事情再一次生。
十几年前,韩人郑国来秦修渠。
赢氏宗亲们不满郑国一个外人指挥老秦人,纷纷要求驱赶郑国,将修渠的事情交给宗亲们来指挥。
可结果呢?
渠道高于河床,水根本就引不下来,最后新渠决堤,水淹两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直到将修渠之事重新交到郑国手里之后,这才有了灌溉三百余里的郑国渠。
医、农、工这学部三科亦是如此,如果为了什么遵循古制而将权力交到外行人的手里,那郑国修渠的事情肯定会重演。
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反而将此当作是朝争的由头。
这才是嬴政叹气的主要原因。
“此事无需再议,朕自有决断。”
嬴政也知道,这并不能怪他们,他们的格局由他们的眼见决定。
“是。”
冯去疾却非常的果断,他的目的并不是真要将这些人赶出朝堂。
这些人目前可都是陛下身前的红人,他可不觉得自己一句话就能让陛下改变主意。
真要是这样,那他离死也就不远了。
他趁着退朝的这个档口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离间李斯的手下。
从刚刚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退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