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到办公室里,李爱国竟然现陈组长是老熟人。
“二大爷,原来您在这儿工作啊。”李爱国热情的打了招呼。
陈师傅抬起头看到李爱国,惊喜道:“爱国,你怎么在这儿。”
这陈师傅正是王大奎来自东阳那个远房二大爷,木雕大师傅陈真元。
只是陈真元和那帮师兄弟当初是被分配到了家具厂里工作,怎么出现在这里
“原来你们认识啊,那这事儿就好办了。”周兴明对陈真元这位老师傅很尊重,又是倒茶,又是递烟。
跟陈真元一番闲谈后,李爱国也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陈师傅当初因为木雕师傅们成分问题,借着李爱国制造驱鸟口哨的事儿,才得到了家具厂的工作。
只是后来国内驱鸟口哨逐渐饱和,产量锐减,用不到那么多师傅了。
一部分东阳来的木雕师傅们返回了东阳,被安排到了当地的家具厂工作。
陈真元和十几个木雕师傅因为表现优秀,得到了上级的表扬,获得了留京资格。
正好驱鸟口哨的生产工作,被前门机务段木制品经营部接手了,陈师傅和那些木雕师傅们便被调过来了。
门机务段木制品经营虽是机务段下属的小集体,但是福利待遇跟一般的工厂差不多。
现在陈真元每个月能拿到五十多块钱工资,还分配到了两间“经适房”,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说起来,还是多亏了你啊。”陈真元是个感情内敛的人,提起这些事情却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要知道,有了在除四嗐中制造“驱鸟口哨”的经历,他以前给达官贵人雕刻家具的“黑历史”就算是洗白了。
“害,跟我关系不大,那是您的手艺好。”
提到手艺,李爱国趁机把滑梯的图纸递了过去:“陈师傅,您看看,把这滑梯造出来需要多长时间”
陈真元作为木雕技艺的传承者,造滑梯这种小玩意是手拿把掐了,仅仅看了两眼,便给出了准确的时间。
“如果木料充做的话,我们木工一组有两天时间就能把滑梯做出来。”
“那就有劳了。”
因为制造滑梯有前门机务段的工单,木制品经营部走正规手续,马上能安排生产。
物料部门开始准备木材,陈真元也打算带着图纸回去跟木匠师傅们商量工作。
李爱国本来打算回工作室准备火车提的资料,但是犹豫了片刻,又留了下来。
“陈师傅,您要是不介意的话,能不能带我去参观一下你们的车间”
他一直想用木材造点小玩具,如果这里合适的话,也能免除不少麻烦。
“介意啥啊,走走。”
木工一组的十几个木雕师傅都是东阳来的。
他们也清楚当初被调到京城是因为李爱国的驱鸟口哨,得知李爱国的身份后,显得极为热情。
跟木雕师傅们打着招呼,李爱国趁机观察了车间。
所谓的车间就是个大仓库,中间摆放了几间工作台,七八个工人师傅正在雕刻驱鸟口哨,旁边有各种各样的木料。
其中几根浅黄色的木料引起了李爱国的注意。
这木料纹理直且细,结构均匀,比一般的木料光滑细腻很多。
“这是荷木”李爱国有些兴奋的拎起一根木料。
“诶,李司机,您也了解木料啊。”陈真元有些惊讶。
荷木俗称白蜡木,产自南方一种常绿大乔木。
虽算不上稀奇,但是这年月国内的木材主要以枣木、胡桃楸木、樟木、松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为主。
像荷木这种大乔木产量又不如杨木高,密度没有枣木高,很少用来打家具,所以在北方还是很少见的。
李爱国当然认识荷木了,这玩意在后世可是制作积木的好材料。
他曾委托前门整备车间的几个老师傅寻摸荷木,结果一直没消息,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
“陈师傅,我还想你帮着做几个小玩意。”见到荷木,李爱国也不再犹豫了,从帆布包里取出一份图纸。
陈真元被这图纸搞得有点迷糊了。
“这么好的木材为啥要锯成一块一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