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后,走到书桌前,开始写故事,最近新开了一个白瓷娃娃国系列的故事,前几个系列在省报表后,反响很好,省报副主编王璐还特意来信催稿,希望她尽快写完给她邮寄过去。
信中对叶婉芝故事大夸特夸,帮省报增加了许多年纪较小的读者,希望叶婉芝以后能继续写下去,并期待新系列故事的到来,稿酬方面也做了调整,给她从原来的千字三元,涨到千字四元。
看到来信,叶婉芝非常高兴,没想到自己的小故事那么受欢迎,这极大地鼓舞了叶婉芝。本来叶婉芝就喜欢写故事,现还能赚钱,就更高兴了,这次知道这么受欢迎,叶婉芝从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再算算稿费上涨后,每月收入能达百元,在这个年代绝对挤入高收入人群了,想到这里,叶婉芝写起故事来更有劲儿了。
谢母下工回来后,看一眼静悄悄的屋子,猜想叶婉芝肯定是看书或者写故事太投入,忘记时间了。
走进堂屋,在西屋门上不重不轻的敲了三下,听到里面的传出脚步声,谢母放下敲门的手,几秒钟后门从里面打开了:“大娘,你咋回来了?”
谢母没好气的说:“我咋回来了?当然是因为我下工了啊!”
叶婉芝恍然大悟般看看手上的表,已经六点了,现在是夏天,黑的晚,太阳还在天上挂着,怪不得她没感觉出已经这么晚了。谢母她们年纪大了,不用跟年轻人似的,晚上还上工,基本上下午五六点就下工了。
叶婉芝拍拍头,不好意思道:“我写故事太投入了,忘记时间了。”
谢母趁机教育道:“下次可不能这么一坐坐半天,今天还好,往常有时候,除了吃晌午饭,你都是在书桌前坐一天,这样你身体怎么吃的消,等身体不好了,你再后悔就晚了。”
叶婉芝笑眯眯的走出西屋,挽住谢母的右胳膊:“好,我听大娘的,下次一定注意时间,过一两个小时,就起来去院子里走走。时间不早了,咱们去做晚饭吧!”
谢母满脸拿她没办法,伸手用手指点了几下她的额头。
俩人一起做饭,一边谈论叶婉芝调来台合村的事。
“既然老三托了高宗盛办这事,咱们就不用去找王勇了。”
叶婉芝接口道:“就是又麻烦高哥了,这样会不会不太好?”
谢母:“我也是这么想的,老三说,他和高宗盛过命的交情,咱们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平时生活上,可以照顾着他点,他父母都没了,也没娶媳妇。”
“我想着给他说个媳妇呢!”
俩人一起做饭,比较快,不一会儿就好了,炒了个西红柿鸡蛋,煮了点面条。
早早吃了,农忙时期,谢母晚上不再做活,径直回东屋睡觉。
叶婉芝回西屋看了两个小时的书,才上炕睡觉。
过了几天,麦收进入白热化阶段,全公社争分夺秒抢麦收,连谢母这个老太太都开始早起晚归,叶婉芝常常劝说,让谢母别那么辛苦,她可以去买高价粮,家里口粮不会缺的。
谢母有气无力的回道:“不是我非要这么使劲儿干,实在是大家都从早干到晚,从晚干到早,连轴转。我干的算是最少的了,再少,就会有人说嘴了。”
谢母一生要强,叶婉芝劝说无果,只能变着法的给她做好吃的,补身体。
这天,还没到11点,天上的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热出了一个新高度。叶婉芝怕谢母中暑,熬了绿豆汤,用井水浸凉后,放入盛汤的罐子里。
回屋拿上太阳帽,拎起罐子,向打场走去。
远远的就看到,谢母和几位老太太正在捡麦穗。
几人在打场边找了片树荫,虽然树梢并未完全挡住阳光,但这种天气,树荫下要比太阳直射的地方低好几度。
叶婉芝舒口气,总算没那么担心了。把罐子提上来,抱在手里,加快度,走到谢母边上。
“大娘,三娘,四娘,老婶儿,老太太们好,我给你们送解暑绿豆汤来了”叶婉芝嘴甜的叫了一圈。
老太太们也很给面子的笑着打招呼。
谢老婶儿还打趣谢母:“五嫂,还是你有福气啊,我家俩,不如你家一个。”
谢母没搭理她,站起身来,接过叶婉芝说中的汤罐,走到自己的水杯前,往空了的杯里倒绿豆汤,“想喝的赶紧来倒啊,耍嘴皮子可不解渴。”
大家都笑呵呵的指谢老婶儿,谢老婶儿也不在意,随便她们说,拿起水杯,走到谢母边上等着,“快,五嫂,给我来一杯,也让我借你的光,享享福。”
老太太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拿水杯,一个汤罐不够每人一杯,老太太们人情世故都懂的很,除了谢母是满满一杯,其她人每人分得小半杯。
喝了两口沁凉的绿豆汤,老太太们总算是又活过来了,纷纷向谢母和叶婉芝道谢。
谢三娘:“婉芝啊,这绿豆汤浸过井水了吧?真好喝。”
不等叶婉芝回答,谢老婶儿接口道:“是浸过了,我喝出来了,沁凉沁凉的,好喝的很,夏天啊,就应该喝浸过井水的绿豆汤。”
谢四娘:“有好喝的也堵不住你的嘴,三嫂问的是婉芝,又没问你。”
谢老婶儿:“我愿意说,你管的着吗。”说完,还不服气的呶呶嘴。
叶婉芝看着几位老太太打嘴仗,时间过得飞快,不一会儿下工的哨子就响起来了。
叶婉芝帮谢母收拾草垫子、水杯和遮阳帽等物件,跟老太太们再见后,俩人一起往家走。
一到家门口,见一辆小汽车停在谢家门前,转头向四周看看,现高宗盛和谢小六在柳树下面抽烟。
他俩也看到了谢母和叶婉芝,掐灭烟朝门口走来,谢母摆摆手,算是打招呼,赶紧掏钥匙开门。
“宗盛和小六啥时候到的,怎么不去打场找我们,快进屋凉快凉快。”谢母打开门,让俩人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