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那还早呢真要是买小猪的时候,你还不回来吗你还能在京城呆多久啊”赵刚笑着说。
赵永水也知道自己说的多了一些,但是提到周全礼,他又想起什么事来。
看着赵刚,他严肃地说“你回头跟他到镇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门面房,准备开烧鸡店”
赵刚听了挠挠头,难为情地笑了。
看到大儿子的这个状态,作为父亲的赵永水,也就知道他对周全礼的女儿周芳,是认可的。
怕的是“强扭的瓜不甜”,既然赵刚和周芳彼此认同,这就好办了。
赵永水心里也是高兴,刚要再说点什么,方淑芬在一旁催促着“你说吧,我们娘三个去京城了”
赵永水连忙从木凳上站起身,然后快步走进西屋,拎出来一个黑色的手提包。
这个手提包,是这个时代出差的人经常使用的。黑色人造革的包体上方,印着“京城”或者“沪城”的白色字样。两根半圆形的提手中间,是一道闪亮的银色拉链。
看到父亲很郑重地拎着这个提包,几个儿子都笑着凑上前来,询问这是要做什么重要的事去。
赵永水把手中的皮帽子往头上一戴,就呵斥着说“肯定是重要的事就对了”
几个儿子见状,大约猜到这个黑提包里,都是为了去买京城的那个四合院的证件和钱了。
“走吧。”赵永水随即招呼妻子和两个女儿。说着,他率先走出屋子。
到了院门处,他看着那道荆棘院门,不禁皱着眉头摇摇头“该换了。”
“嗯,我回头找铁厂的人,过来量个尺寸,定做一个”赵刚说着,把荆棘院门搬去一边。
一家人依次走出院子,在初春的料峭寒风中,走向村口的车站。
天色已亮,朝阳还没有升起来。
城里的人明天就要上班,农村的人却还没过够大年的喜庆劲儿。
村子里,远近传来各种鞭炮的震响。这不断的声音,吓得平日里按时啼鸣的大公鸡们,缩着脖子躲去犄角旮旯,不再报时了。
到了车站,赵永水心里很踏实乘车的人不多。去往京城的人,大多不会这么早赶回去;而去县城,或者十里八乡走亲戚的,也没有起得那么早。
“串亲戚的也不多。”赵刚看了一圈后说着。
“串亲戚也是个形式。大都是十点多钟到最合适聊几句,抽根烟、喝杯茶,就该吃午饭了。吃了饭,再坐会儿就回家。”方淑芬左手拉着大女儿赵霞的胳膊,右手搂紧小女儿赵玥的肩膀,“要是都像村长不到八点就来拜年那样,那还不得把主家忙死。”
说着,她笑了起来。
赵玥抬头看着母亲,装扮也就是这时代的农村妇女们,惯常的衣装蓝布外衣里面,是自己缝制的棉袄、自己手织的毛衣。下身是蓝布裤子套着的棉裤,脚上是双黑色棉鞋。
母亲的这身装扮,与站在身旁的父亲的衣装样式、颜色,基本相同。
明显不同的是,父亲头上戴着那顶皮帽子;而母亲留着垂到颈部的头,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在下颌处打了个结。
这样的打扮,已经很是整齐了。要是想在款式、色彩上更加丰富一些,还要等几年才行。
“嘀嘀”的汽车喇叭响着,一辆长途车带着一阵尘土,从山角处转了出来。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