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免疫人生全文免费阅读 > 第六十七章 葬礼续(第2页)

第六十七章 葬礼续(第2页)

因为不用随份子的的风声早就放出去了,所以来的人乌央乌央的,桌位上刚坐满,后面已经围了一圈人准备接班。

每桌两瓶酒两盒烟,酒不够可以再要;李悦推着三轮车,车上是一锅酸梅汤,打个招呼就可以过来盛;原本办席的主食都是大锅焖的米饭,但人太多了,一茬酒席就要三锅米饭,根本供应不上,所以主食改成了馒头。李恺头天就让李怀联系了馒头作坊,预定了大量的馒头,为了避免浪费粮食,馒头制作的只有平时三分之一大小,但敞开供应。

外面棚子里二十七桌,屋里四桌,同时开。也就是李前进的丧事敢这样办,别人家不说能否办得起,光是“装备”就很难凑齐。张庆昌给运来五套灶具,液化气罐装的满满的,五个主厨一人把着一个操作位置。因为肉、鱼都过了油,所以出菜度很快,三四分钟就是一道。

八凉八热四大碗,而且一多半都是肉菜,伴山屯人从未见过如此牛气的席面,有老人回忆说当年“陈大富”娶媳妇,都赶不上今天的席面。

简直就是“饕餮盛宴”,形象什么的暂时是顾不上了,吃的那叫一个“稀里哗啦”,可能是确实好吃,也可能是迫于背后站立的“接班人”虎视眈眈的压力。吃的差不多,就有人把带来的小盆亮出,开始“折箩”。没带家伙事儿的则默默地揣上半盒烟或拎上半瓶酒,再把桌上自己用的小碗也抄在手里,然后默默离开座位。这种小碗的碗口比成人手掌心略大一些,陶制半黑釉面,是允许吃客带走的,这是传下来的习俗,沾沾老人的喜气。按说老人过七十岁过世才算喜丧,不过李焱既然预备了,别人也就“不计较”的拿走了。

李振江老俩都没来吃饭,他们和李前进是平辈儿,而且还年长些,不来也说的过去。李恺知道后,悄悄让李焱安排李恒把碗菜各盛了一份,又装上十几个馒头给送过去。

一点来钟,熙熙攘攘的“干饭大军”,终于结束了“战斗”,开始拜灵了。

按照李恺的提议,李焱一家、林颂北、黎安若和韩泽奇是单独拜灵,其余人都是四人一组,“编外孝子”们更是十人一组,依次拜灵后拿着高粱杆做的“哭丧棒”到院外排队跪着。

将近一小时,送殡的人全部聚集到了门外,李焱打着“招魂幡”跪在位,左右跪着李悰和李怀,他俩负责搀扶李焱;李恺跪在第二位,怀里抱着遗像,常大龙跪在他左边;林颂北和韩泽奇并排跪在后面,再后面是两排手拿“哭丧棒”的孝子队伍,每排孝子还攥着一根拇指粗的麻绳,两根麻绳延伸着绑着灵车,灵车上是刘凤芝和黎安若带着女眷守着骨灰盒。

看时间差不多了,丧事总管大喊一声“起灵”,李焱操起手边的陶盆,狠狠地摔在地上,随着陶盆的破碎声,灵车内哭声骤起,众人也纷纷起身,拉着灵车向前走。军的父亲安有恭、张伟的父亲张联合、李华的父亲李敏涛、马娟的父亲马永辉、杨静的父亲杨成刚,苑铁柱的父亲苑大志、甚至陈文那个神龙见不见尾的父亲陈俊强,几个人坐着乔祥栋找的车组团来了。这里面既看李焱的面子也有孩子们的情谊,不得不说,期末考试孩子们成绩的余威尚在,都希望李恺以后还能带着自家孩子继续进步。

又有几个花圈倚靠在了墙边,管事儿的只能找来一卷钢丝,在院门对面临时编了十几米铁丝网,分流了一部分花圈。

李焱有些蒙圈,江峰和马永辉和自己有工作上的联系,陈俊强和安有恭因为孩子要好有些往来,其余人大都只是点头之交,苑大志更是压根不认识,不是机械厂的。

人家既然来了,就是给了脸面,必须得兜着。拜祭程序走完,李焱拉着几位一定要留下来吃饭,这几人没有需要顾忌的身份,彼此又基本认识,推让一番也就应了下来。

李恺赶紧把李怀找来,让他去小卖店再买些烟酒,烟要四块五的“石林”,酒要九块八的“汾酒”,不是单对这些人特殊,李前进的老战友们和那些下放老干部、回城老知青留下来吃饭的也不少,这些人肯定要标对待,毕竟人家是远道而来,其中甚至还有从赣西来的,是位老知青,在伴山屯下乡时也得李前进恩待颇多,现在赣西某县做副县长,是百忙中抽身前来的。

原本留了三桌在屋里,现在只能在堂屋里加上桌,没办法,东屋和西屋家具多,都只能坐一桌。

仪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快到十一点的时候,管事儿的来报,出岔了,预备的二百身大孝分完了,也就是说一会儿出殡时,会有二百多身穿大孝的“子侄”护送。出殡不是问题,关键是出殡前的拜灵,二百多人,两人一分钟至少也要一个半小时,入土的时间就来不及了,这个时间是找“大仙”算过的吉时,不能错过。

众人把目光看向李焱,李焱瞥了一眼李恺的口型,大喊了一声“开饭”。

没人疑问开饭时间为什么要提前半小时,这玩意儿又没有硬性规定,主家说开就开呗。于是外面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连绵不绝的二踢脚声,这是在通知大家开饭了,要来吃的赶紧着。

因为不用随份子的的风声早就放出去了,所以来的人乌央乌央的,桌位上刚坐满,后面已经围了一圈人准备接班。

每桌两瓶酒两盒烟,酒不够可以再要;李悦推着三轮车,车上是一锅酸梅汤,打个招呼就可以过来盛;原本办席的主食都是大锅焖的米饭,但人太多了,一茬酒席就要三锅米饭,根本供应不上,所以主食改成了馒头。李恺头天就让李怀联系了馒头作坊,预定了大量的馒头,为了避免浪费粮食,馒头制作的只有平时三分之一大小,但敞开供应。

外面棚子里二十七桌,屋里四桌,同时开。也就是李前进的丧事敢这样办,别人家不说能否办得起,光是“装备”就很难凑齐。张庆昌给运来五套灶具,液化气罐装的满满的,五个主厨一人把着一个操作位置。因为肉、鱼都过了油,所以出菜度很快,三四分钟就是一道。

八凉八热四大碗,而且一多半都是肉菜,伴山屯人从未见过如此牛气的席面,有老人回忆说当年“陈大富”娶媳妇,都赶不上今天的席面。

简直就是“饕餮盛宴”,形象什么的暂时是顾不上了,吃的那叫一个“稀里哗啦”,可能是确实好吃,也可能是迫于背后站立的“接班人”虎视眈眈的压力。吃的差不多,就有人把带来的小盆亮出,开始“折箩”。没带家伙事儿的则默默地揣上半盒烟或拎上半瓶酒,再把桌上自己用的小碗也抄在手里,然后默默离开座位。这种小碗的碗口比成人手掌心略大一些,陶制半黑釉面,是允许吃客带走的,这是传下来的习俗,沾沾老人的喜气。按说老人过七十岁过世才算喜丧,不过李焱既然预备了,别人也就“不计较”的拿走了。

李振江老俩都没来吃饭,他们和李前进是平辈儿,而且还年长些,不来也说的过去。李恺知道后,悄悄让李焱安排李恒把碗菜各盛了一份,又装上十几个馒头给送过去。

一点来钟,熙熙攘攘的“干饭大军”,终于结束了“战斗”,开始拜灵了。

按照李恺的提议,李焱一家、林颂北、黎安若和韩泽奇是单独拜灵,其余人都是四人一组,“编外孝子”们更是十人一组,依次拜灵后拿着高粱杆做的“哭丧棒”到院外排队跪着。

将近一小时,送殡的人全部聚集到了门外,李焱打着“招魂幡”跪在位,左右跪着李悰和李怀,他俩负责搀扶李焱;李恺跪在第二位,怀里抱着遗像,常大龙跪在他左边;林颂北和韩泽奇并排跪在后面,再后面是两排手拿“哭丧棒”的孝子队伍,每排孝子还攥着一根拇指粗的麻绳,两根麻绳延伸着绑着灵车,灵车上是刘凤芝和黎安若带着女眷守着骨灰盒。

看时间差不多了,丧事总管大喊一声“起灵”,李焱操起手边的陶盆,狠狠地摔在地上,随着陶盆的破碎声,灵车内哭声骤起,众人也纷纷起身,拉着灵车向前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