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僧从小生自空明寺,由方丈和众师兄养大,教习小僧穿衣吃饭,识字诵经,修仙参佛。”
“小僧念了三百年的佛,读了三百年的经,几乎从未离开空明寺。方丈说和尚是出家之人。可小僧有些疑惑,小僧自空明中长大,方丈与众师兄犹如父母,那么空明是否是小僧的家。”
“如果空明是小僧的家,那小僧又如何是出家之人,而出的家又是什么家?脱离世俗,出家为僧。小僧从未入世,如何脱世,小僧每日在家,又谈何出家?”
“如果空明是小僧的家,何曾不是方丈与众师兄的家,那出家之人又是什么意思。”
言至此,三人听了面上表情都有些微妙。
“西天佛于菩提树下悟佛,那小僧不曾入世又在家中自称出家之人,岂不是矛盾,出家之人如何在家中悟道啊!”
释净苦笑,他似乎不理解什么是家,什么是出家,什么是世俗。
“寺庙好像算佛门,不算家吧?”张羡在一旁有些愕然。
“可那对小僧来说就是让我长大的家啊?”释净不解。
“道友是否多虑了,有人的地方就是世俗,有情的地方也是家。空明寺是世俗,也是家,也是佛门。你在世俗中,在家中,在佛门中。”灵正威在一旁宽慰,他看的出来释净是真的在纠结,只能以自己的理解去尽量宽慰。
“道友说的有道理。”释净只是点头。
“空明寺是世俗,是家,是佛门,是你需要脱离的地方,也是你需要去的地方。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悟了。”
“空明寺就是你的人生,是开始,是经历,是结束,是悟佛。”林清玄在一旁若有所思。
“如果地方不重要,那小僧此番出来游历是不是多此一举。”
“你着相了。”林清玄只道。
在哪里不重要,有人的地方就是家,是世俗,一群人是,一个人也是。
重点不是人与地方,而是心境,是自己。
林清玄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几十年来不曾有过变化的不只是她的修为。
“是心境吗?心境该如何破呢?心境该如何改变呢?”林清玄呢喃。
“心境?”释净,明明是很简单的道理,二人一讲释净已经懂了,可是懂了有什么用呢?
“地方不重要,人不重要,那什么重要呢?”张羡不解。
二人几乎是同时看向了张羡。
这种炽烈的目光让张羡感觉像被针扎一样。
“什么重要?”释净不解,随后说道:“成佛,悟道。”
林清玄则没有开口,只是微微看向张羡。
“你说地方和人都不重要,只想心境上的突破,可是心境看不到摸不着怎么办?”张羡真的不懂,看到两人如此炙热的看着自己,只能继续出自己的疑问。
“不知道心境是什么,就去看,就去找,这才是游历的真正目的吧?并不是人和地方不重要,只是你理解不了,悟不了空明寺。你的方丈悟了吗?”
“悟了,方丈是得道高僧,是活着的佛。”释净不假思索道。
“那是他的道,就像西天佛在菩提树下悟道,而别人不能,你该去游历,该去找自己的道,而不是学别人的道。”张羡接着说道。
张羡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在问询中得到答案,这是他的想法。
张羡的话让二人沉默。
“师兄,这就是你的道吧,你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师傅成元婴的道在星落峰,破化神的道又不知在何处,在云踪帝国吗?那我的道呢?”
林清玄没有说出来,却似乎忽然明白了。
“纸上学来终觉浅,深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古人的话真不错。”张羡不由感叹。
“什么时候的古人?”灵正威在一旁听的茫然,下意识问道。
张羡愣了一下,没再说话。
“那小僧该怎么办?”释净一脸茫然。
“西天佛在菩提树下悟佛道,你的方丈在空明寺悟佛道,你要在哪里悟什么道?出家之人的身份是你幼时你的方丈给你的,不是你自己选的。”张羡不假思索道。
“你要小僧还俗?”释净吓了一跳。
“不知道。”张羡说道。
“原来这就是入世吗?一切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啊哈哈……”
释净忽然笑出声。
“不入世,不成家,何以脱世出家……”
“我懂了!我懂了!佛道不是我选的,如果佛真的适合我,我会在世俗中脱离,出家,空明寺是我的世俗我的家,我确实从来都没有出家,只是一直打着出家的幌子而我却不懂……”
释净脸上有些癫狂,但是并没有疯,反而有种彻悟的感觉。
“我没有出家,这身衣服欺骗了我,这个法号欺骗了我!”
“道友之悟性让在下汗颜,让在下钦佩,我不知道我的道在哪里,不知道友可否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