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黑山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存三天,风浩还是有信心做到的,一来自己在白旸家那段时间,白老头可没少关注自己,二来自己在这黑山上呆了将近二十来天,对黑山的环境也算是有所适应,自身的抗寒能力也变强了很多。
上了黑山后,风浩要做的一是尽可能的减少走动,避免不必要的体能支出,二是要尽量维持体温正常,确保自己有能力坚持到三天以后走下山,多亏了前期自己对整个黑山进行了好几次地毯式的搜索,风浩很快就找到了一处还算不错的临时栖息地,一处两块巨石相互叠加而形成的一处夹缝,深度不到两米,半人高,弯腰可以进入。虽说不至于冬暖夏凉,但至少能抵挡住三面寒气以及那漫天飘撒的冻雨寒冰。
躲入这一小方空间后,虽说还是感到寒冷,但至少比直接暴露在外面的风雨中要好很多。接下来的重心就是如何完成樵夫交代的第二件事,相对于第一件事,第二件反而困难得多,因为樵夫只是让自己尽可能得去思考,却不给自己任何的提示和参考,因此自己的答案要是不合樵夫的胃口的话,自己即便现场作诗一首,也不会讨到樵夫半点欢心。
接下来的三天里,风浩基本上就做两件事,要么就躲在夹缝里面睡觉,这样的话时间会过得快一些,实在睡不动了,就坐起身来望着洞口微弱的光亮发呆,再不济就走出这一小块地方,到外面漫无目地的瞎逛一通后,又赶紧回来避寒。他也不是不去思考樵夫丢给自己的问题,可对于这种毫无参考和标准的问题,只第一天,就把风浩给彻底打败了,风浩无奈地摇了摇头:“算了吧,到时候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吧,反正也没个具体方向。”
第三天傍晚,风浩如今的情况那叫一个饥寒交迫,疲惫不堪,想睡觉又被饥饿感和刺骨的寒意盯得无法入睡,想坐起来又感觉自己浑身乏力,昏昏欲睡。自己已经在这黑山上呆了三天两夜了,只要再把今夜熬过,自己就算挑战完成,不管樵夫是否履行自己的诺言,风浩可不是过轻言放弃的人。
为了抵御严寒和饥饿,风浩只得自己给自己打气:“风浩,你一定要坚持住,这三天都坚持下来了,剩下的一夜你一定能扛下去;你一定要拜师成功,成为一个大英雄,才能为天石村死难的乡亲们复仇;你想想看,那些个大修行者,独自一人在深山中一坐就是数月、甚至数十年……”
想到这里,风浩忽然一个激灵翻身坐了起来:“对呀,那些个一坐数月甚至数年不吃不喝的大修行者,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难道说他们有什么秘法不成。”想到这里,风浩便学着印象中那些大修行者的模样,双眼微闭、盘腿而坐。反正自己现在有的是时间,自己需要打发的亦是时间。
就这样尝试了约莫一刻后,风浩微微睁开双眼,这样做虽说无法驱散寒冷和饿意,但是至少可以短暂的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借此打发那漫长而百无聊赖的时间,风浩心中窃喜,便又闭上眼睛尝试了起来,这次他则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忘记饥饿与寒冷,啥也不去想,啥也不去做,忘掉自己的存在,仿佛与周边天地融为一体。这次风浩坚持得久了一些,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才微微睁开眼,眼前却是一亮,此刻周围的环境似乎要比之前要明亮一些。
找到了这么一个打发时间和地域饥寒的方法,风浩总算为自己漫长的坚持和等待找到了丁点乐趣,于是他便尝试模仿记忆中各种各样的动作来打发时间,在模仿庙里神像的动作时,风浩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双手在向彼此靠近的过程中,若是缓慢靠近,在双手间仅剩一丝缝隙时,风浩便感觉到似乎有一股微弱的力道,在阻止双手贴合在一起,风浩感到奇妙,便尝试着维持这种微妙的状态,又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令他惊喜不已,维持一段时间后,当他尝试着缓慢分开双手时,那股一股微弱的力道却又在阻止着双手分离,往上下左右移动都能感受到那股微弱的力道,双手若是往四周一动,那股微弱的力道便瞬间消失不见,多一分、少一寸都不行,这不禁也令风浩泛起了疑惑,这种感觉很奇妙,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双手之间仿佛有一种奇怪的能量场,你又没办法具体描述他的形态和作用,只有当双手恰到其处的落在那个固定位置时,你才能感到它的存在。
带着一丝疑惑,风浩又如此尝试了几次,却发现这样的奇妙感觉有时候会出现,有时候又摸不着踪迹,真是奇了怪也。不过这也让他想到了回答樵夫的答案,你给我个模糊不清的问题,那我也给你个模糊不清的答案,看谁忽悠谁。
有了回答樵夫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后半夜就好混了,风浩的第一原则还是睡,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体能流失,实在睡不起就起来坐,尽心去感受那一丝莫名其妙却又微乎其微的感觉,如此反复尝试,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大亮。
风浩深深吸了几口气,缓慢走出夹缝伸了个懒腰,眼见与樵夫约定的时辰差不多了,便强忍着饥饿与寒冷,往山下缓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