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这么耿直这么硬的,还是比较适合待在都察院。
不过这话张鹤龄就不敢说了,只能死死压在心里。
**
玻璃厂的事儿谈妥了之后,皇帝又带着张鹤龄去看了看太子。
太子这个时间正念书呢。
没错,今年春天,太子便正式出阁读书了。
在明朝,太子出阁读书都是一件象征意义很大的事情,这代表着太子地位的稳固,也代表着大臣们可以用自己的思想来塑造这个未来的天子了。
但是无论这个意义怎么重大,张鹤龄一开始的时候都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小孩今年才四岁啊,竟然就开始读书了,是不是太早了。
但是这事儿他到底说了不算,只能看着大外甥小小一点人,就开始接受儒家经典的摧残。
要知道他小时候要考功名呢,都是六岁才开始读书,这皇家教育未免也太可怕了些。
不过不管皇家教育怎么可怕,大外甥本人还是很聪明的,也很坐得住,张鹤龄和皇帝就站在文华殿外看了好一会儿,都没见他有半分走神或是坐不住的现象,老师教的知识也记得又快又好。
弘治帝一时间眼中满是笑意。
张鹤龄也觉得惊奇,要知道他可是见过真正的小孩子读书的,他弟弟张延龄,小的时候兄弟两人一起读的书,他到底重活一世,比较稳得住,但是张延龄就不同了,坐下之后就跟屁股被马蜂蛰了一样,不到半刻钟就坐不住了。
当时他没少因为这个教训弟弟,也以为这世上的小孩都这样,没想到大外甥竟是果真与众不同,不愧是大明朝太子。
俩人看了一会儿,也没去打扰老师讲学,弘治帝就领着张鹤龄离开了,他边走边笑着道:“太子已经读书一个多月了,给他讲课的没有不夸他的,只是这孩子除了聪明之外,到底行事轻浮一些,还需要好好管教啊。”
张鹤龄心说小孩都老实成这样了,还要怎么管教,别给整逆反了。
但是这话却不好和皇帝说,只笑着道:“学习之道有张有弛,至于性情,等他慢慢长大些许就稳重了。”
皇帝一听这话,只觉有些好笑:“你这话,竟是和你姐姐一模一样,朕还以为,你如此下死手管教延龄,能明白朕的一番苦心呢。”
张鹤龄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延龄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不成体统,臣自然是要下重手,但是太子还小,臣便想着……”
谁知皇帝却摇了摇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孩子的性格,还是得从小就慢慢培养才好。”
张鹤龄一时间有些语塞,他突然觉得,张延龄这不就是自己教育理念的反面教材吗?他拿张延龄说事儿,只怕会让皇帝更下定决心。
张鹤龄一时间有些无语,不过想着皇帝整天忙朝政,应该也没这个闲工夫天天教训太子,便先顺着皇帝的意思道:“皇上圣明,不过臣看太子聪慧懂事,想来等懂得圣人的道理之后,就会好的。”
弘治帝点了点头,心中却是若有所思,他就这么一点骨血,日后大明江山也得交到这个儿子手上,对于这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不能放松啊。
**
张鹤龄这天是在宫里用的晚饭,大外甥他还有弘治帝三个人一起用的膳,大外甥高兴坏了,缠着他还想要礼物。
上次给他的那个万花筒他已经玩腻了,想要别的玩器。
张鹤龄笑着哄他,等下次入宫再给他带,小孩还有些不高兴,撅着小嘴等着人去哄他。
张鹤龄也很给面子,耐心哄了又哄。
小孩这才高兴了,又亲亲热热的依偎在张鹤龄怀里。
弘治帝看着这一幕,有些好笑的摇了摇头,这小子,自小就被所有人都捧在掌心,从没遇到过任何挫折,这样的孩子,日后长大,面对偌大一个国家,又会怎么样呢?
人都说生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如今的弘治帝正是这个心理,这还没怎么样呢,就操心起以后得事情了。
张鹤龄用完晚膳就出宫了,弘治帝叮嘱他,一定要小心做事,如今虽然刘健被说服了,但是言官们的视线还是都在盯着张鹤龄,弘治帝也怕因为这件事,再闹出什么事端来。
张鹤龄自然老实应下,心里也想,这几日还是要低调一点,少冒头。
**
之后一段时间,张鹤龄的日子都过得很低调,每天早出晚归,也不和那帮商人宴饮了。
当然了,他之所以不宴饮,是因为经销商已经定下了,现在就是根据经销商的财力和经销商所在地的体量给他们分发货源了。
这件事儿还挺麻烦的,张鹤龄一直都在和人忙这个。
就在他忙碌的同时,有天下了衙,却突然有人进来和他禀报了一件事,张鹤龄刚一听到,就顿时脑瓜子嗡嗡的。
来给张鹤龄禀报事情的,正是张家的管家德叔,德叔打从张家还没发迹的时候就在张家做事,后来张家跟着张皇后鸡犬升天了,德叔自然也身份升级,成了张家的管家。
德叔几乎在张家做了一辈子的事儿,对张家上上下下都很上心,但是今日德叔却看着有些惊惶不安,他让张鹤龄将屋中所有人都遣了下去,这才和张鹤龄把事情说清楚了。
前段时间,他听到坊间有人传言,郑村镇出了个皇亲,他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觉得有些疑惑,他是寿宁侯府的大管家,自然也知道府中的底细,以及宫里的大致情况,他可不记得宫里有那个姓郑的娘娘。
因此他便留了个心眼,让人去查,这一查两查的,结果出来的事儿就把他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是郑村镇有个叫郑安的,他四处传言自己的女儿入了宫做了娘娘,还暗戳戳的示意如今宫里的太子是他女儿生的。
这事儿就有些离谱了,他如此横行无忌胡说八道,竟也让许多人信了,听德叔的意思,他们周边村镇许多人都上门去给郑安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