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这一层关系,少年之时,霍去病便进入了军营历练,而且还进步很快。
随着霍去病在军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他也顺利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
简单来说,汉武帝很看好霍去病,想要让他多看看兵书。
不过,霍去病却很有自信,很看不起书上的兵法。
高兴之余,汉武帝便想要给霍去病赐婚,但霍去病却拒绝了。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随着卫青在大汉朝的名望越来越高,汉武帝也对他有所猜忌,急需找一个替代他的人,霍去病此时便映入了眼帘。
当然,霍去病激进的“直捣黄龙”的打法,也是汉武帝所看重的。就这样,在此后的时间里,刘彻一边打压卫青,一边开始提拔霍去病。
凭借着汉武帝的支持,以及汉朝强大的国力支撑,霍去病多次大败匈奴,将他们驱赶到了漠北以北,实现了“封狼居胥”的壮举,也解决了汉朝的匈奴之祸。
话说,中央集权制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皇帝过于看重权力,也比较容易猜忌别人。
随着霍去病建立的功业增加,掌控的兵马越来越多,,皇帝自然也不会对他视而不见。
有一次,在霍去病出征之前,皇帝赏赐给了他1o车肉。
我们都知道,常年出兵征战在外,亦或是驻军边疆都是很辛苦的,能吃上饱饭就不错了,更何况是肉食。
然而,对于这1o车肉霍去病却置之不理,哪怕军队的士兵都饿得面黄肌瘦了,他依然如故。后来,班师回朝的时候,这1o车肉依然还在,但却已经腐烂了、臭不可闻。
对此,或许很多人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何霍去病宁愿把肉放臭,也不分给士兵们吃。或许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却难”,二便是帝王之猜忌。
第一点很好理解,如果士兵们吃惯了肉食,就很难适应艰苦的生活了。
第二点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咱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司马懿是魏国的重臣,有一次皇帝赏赐了他很多好东西,他本可以赏赐给下面的将领,但他却没有这么做。
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时,司马懿回答:“皇帝给的东西也是公家的,怎么能“以公肥私”呢?”
通过这句话不难看出,即使皇帝赏赐给你东西,但依然不属于你,你能够使用,但却不能与别人分享,更不能用来收买人心,这是权力场上的“忌讳”。
或许很多人认为霍去病与汉武帝的关系不止于此,但是二十六年后,一切的一切都验证了霍去病是对的,我们才知道他当年的做法有多高明。
话说,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在霍去病去世的26年后,西汉王朝生了一场巨大的政变,它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巫蛊之祸”,受牵连之人高达上万。
当时,因为汉武帝的权力欲过重,对他人的猜忌更多,所以在这场政变中,不仅太子刘据被杀了,就连皇后卫子夫也没有逃脱厄运,卫青一家也遭到了诛连。
回想当年,卫青也曾是汉武帝的宠臣,为大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即使如此,汉武帝依然将他抄家、灭族,可见帝王之心难以用常人之理来猜测。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霍去病一家人也与卫青、卫子夫等人有关联,而且还属于卫家一派,属于“皇帝一定会清理外戚势力”范畴,但让人奇怪的是,皇帝废了卫皇后、太子刘拒,却唯独没有动霍家。
此时,不得不让人想起了二十六年前的“十车肉”,若是霍去病送了出去,他与汉武帝之间也会留下猜忌,巫蛊之祸时也必然不能置身其外。
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因有弄车之技当上郎官,服侍汉文帝,累积功劳逐渐升为中郎将,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
孝景帝做太子时,曾召请皇上左右近臣宴饮,卫绾装病不去。
汉文帝临逝前嘱咐汉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好生对待他。“
到汉景帝即位,过了一年多,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则办事日益谨慎认真。
汉景帝前往上林苑,命中郎将卫绾作为护卫共乘一车。
回宫后汉景帝问:“你晓得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车吗?“
卫绾说:“我是代郡的戏车之人,侥幸因功升为中郎将。我不知道为什么。“
皇帝质问他:“我做皇太子召请你,为什么不肯来?“
卫绾回答:“真是死罪,我病了。“
皇帝赐他剑,卫绾说:“先帝已赐给我六柄剑了,臣不敢再接受赏赐。“
皇帝说:“剑是容易被人拿去交换的,难道还独有你把那些剑保存至今么?“
卫绾说:“都保留着。“
皇上让取来六柄剑看,剑都在鞘中,不曾取用过。
卫绾的下属郎官有过失,他总是遮掩,也不与别人争执,有了功劳,总是谦让给他人。皇帝认为他清廉忠实,没有其他心肠,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
吴楚七国之乱时,朝廷诏令卫绾为将,领河间兵力讨伐叛军,因此立下功劳,升任中尉。
三年后,因军功封为建陵侯。
第二年,皇帝废除太子刘荣,杀了太子的外家亲属栗卿等人。
皇上因为卫绾年老德高,不忍心动他,赐给告假还乡,另派郅都审捕栗氏。
之后,汉景帝立胶东王为太子,召回卫绾,任命为太子太傅,升任御史大夫。
五年后,替代桃侯刘舍做了丞相。
朝中理事,守职分而已。不过他从开始当官直至位居丞相,始终无所建树也无有过失。
皇帝认为他敦厚老成适于少主,对他很尊重信任,赏赐很多。
他做了三年丞相,汉景帝崩逝,汉武帝即位。
建元年间,因当初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被免去相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