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崔榕就发现,寨子里的妇人们,开始收拾房前屋后的空地了。
“这是要种什么?”她便问吴婶道。
“种瓜种豆。多半都是丝瓜和豆角,还有胡瓜一类的。”
吴婶笑道,“这些东西种上了,不用怎么管,就能长不少出来,随便种种,一个夏天都够吃了。”
晦气对这些也有影响,所以好几年都不种了。
得节省着力气,种田里的庄稼。
菜园子都管不了了,这窗前屋后的,哪还顾得上?
还是那句话,除非是家里人口多的,不然就只能顾着最紧要的。
所以这堂前屋后的地方,都长了不少的草。
现在得好好收拾一番,才能再种瓜和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现在离着清明还有大半个月,不过也该动起来了。
黄豆,豆角,甜瓜,南瓜,丝瓜等等,都是寨子里的人,以前经常种的。
种子也不难找。
随便留点也就够了。
没有的,就跟邻里之间的,借一借。
种完了自家房前屋后的地,项家寨的人,又想着往其他地方,也种上一些。
他们想起了那些贼匪的寨子。
然后过去一看,早就有人在忙活了。
贼匪的寨子周围没有田地,他们也不会特意去占领能耕种的土地。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寨子附近没有地可以种。
有些其他寨子里的山民们,对项家寨的信任还是有所保留的。
也的确是不敢将所有的地,都用来种浸润了丹药的庄稼种子,还是留了一些,下力气用气血驱赶煞气耕田种地。
想的是,至少有个退路。
至少最后不会颗粒无收。
当然,他们心里也明白,耕作的这些,即便是收上来粮食,也不够吃的。
可人的本性如此,不少寨子还是选择偷偷摸摸的这么干了。
崔榕当然发现了这一点。
她习惯性的会统计一下,各个寨子,买了多少的丹药回去。
虽然没有特别的制作什么表格,但大致对一些山寨的田地人口,心里是有点数的。
一颗丹药能浸泡种子重量是有限的。
一亩地要播种的种子重量也是有一定范围的。
有些寨子买的丹药数量,显然是不够浸泡,满足他们所有田地播种需要的种子。
这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
只是崔榕和项颢说过之后,项家寨这边还是选择保持了沉默。
因为丹药毕竟是需要购买,他们并不想激起矛盾。
而且即便是一半的田地丰收,也足以让一个山寨的山民,勉强吃饱肚子了。
何况,气血驱散晦气的田地,也会有所收成。